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ID:43405772

大小:8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1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2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3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4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北师大六年级下教材p11-12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提高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教学关键: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出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3、圆柱的体积如何求?求下面圆锥的体积。二、学习新知,在解决问题中,体1、情境导入

2、。两个商店里出售品质一样的蛋糕,蛋糕有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甲商店的圆柱形蛋糕:底面积16平方厘米,高20厘米,单价:60元一个;乙商店的圆锥形的蛋糕;底面积16平方厘米,高60厘米,单价:60元一个。到哪家买蛋糕划算呢?学生猜想后,得出如何求圆锥的体积。2、动手实验1)出示实验思考的问题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有着怎样的关系?②说说你是怎样实验的?比比谁的发现现最多?③你会求圆锥的体积吗?能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吗?2)分组实验3)在小组内思考4)全班反馈①你是怎么做的实验呢?②完成实验报告在理解的基础上读一读实验的结论,思考后质疑。

3、3、初步练习理解运用公式1)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要乘?2)尝试完成书中的“算一算”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公式和计算的问题。(板演与齐练)三、巩固练习(一)试一试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板演与齐练)评讲时重点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和计算技巧。(二)综合运用与检测1、等底等高根据左图体积填写右图体积通过此题进一步检验等低等高圆柱与圆锥的关系。清晰实验过程。2、判断1)圆柱体积一定大于圆锥的体积。()2)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把一个圆柱型的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10立方分米,削成的圆锥

4、木材的体积是5立方分米。()3、解答(只列式不计算)1)教师启发:如何理解做一个最大的圆锥?2)如图:评讲:再求质量的时候,最好列综合算式,计算可能变得简单。四、提高只列式不计算:如左图旋转直角三角形能得到圆锥,求圆锥的体积。五、小结板书: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好多次上过这节课了,本次上课之前我很难有所突破。静下心来我思考。如何才能算高效?是不是满足学生常规的考试就算高效呢?是不是要求学生熟练记忆公式、熟练套用公式做题就算高效呢?困

5、惑之余翻开《课程标准》,似乎有所感悟,其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不清楚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公式的导出过程呢?如何设计练习才能提高同学们对公式的理解呢?如何才能提高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呢?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真诚”的做中学呢?带着这些想法设计做了这节课,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思考,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做实验,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在课堂上改教师演示为学生分组动手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

6、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归纳、整理等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操作的态度。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在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求圆锥体积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自学看书的基础上提出了质疑,引导学生像一个研究者一样去严谨的在试验中进行验证。再设计实验报告时,不仅关注顺向的思维,同时引导从一个实验中得出反向的结论。深化对公式的理解。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7、,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猜想---实验---发现”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进行了探究失

8、败的深刻反思,有利于从小树立科学的实验观。我思考: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探究中去学习知识,学生就会变成有思想、会思考、会研究、会学习的人。这样的教学我认为是有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