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ID:43417170

大小:33.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1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_第1页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_第2页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_第3页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父母为家庭安宁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无形的力量,助使其健康幸福成长。家庭安宁则社会安宁,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因此,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场所。但如果家庭结构失调、破裂,家长不良言行的污染,教育不当等都可导致家庭教育缺陷家

2、庭教育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一、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几种家庭模式1.家庭残缺。残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残缺家庭对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过早地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这一切严重地阻碍了孩子健康成长。残缺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关爱与社会化的教育,很容易在内心世界形成一种暴力倾向,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关心,他们很可能在社会上去寻

3、找朋友的慰藉,于是他们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与利用。心情忧郁、精神空虚,很可能沉溺于黄色书刊、淫秽录像以及网络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纵等。2.问题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暴力攻击行为,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性行为。如北京昌平区小唐的父母感情不合,整日吵闹甚至大打出手,在这样环境中小唐生活了15年。2005年9月6日,已经失学在家一段时间的小唐找来几个同学到家里来玩牌,玩的过程中因谁先出

4、牌与秦某发生争执,小唐一怒之下从案板上操起菜刀,挥刀向秦某砍去。第一刀秦某用胳膊挡了一下,第二刀砍在了秦某的右脖根处、秦某被送往医院后不久,因失血过多死亡。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解释说:“小唐的激情犯罪虽然不能说是他遭遇到的家庭暴力直接导致的,但在他潜意识里采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和家人的打骂有直接的关系。”3.保护过度。这种家庭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赖,甚至袒护包庇。这种教育方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也显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

5、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而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4.放任不管。这主要表现为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放任自流。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任性与孤避冷漠、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例如现在农村家庭“空巢”现象严重,父母外出打工未成年子女由祖父辈监护,他们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

6、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实施暴力犯罪。5.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是指父母不能与子女平等交流,往往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服不听话的子女,动辄拳脚相加。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首先,它会使青少年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之举。其次,在这种家庭成长的青少年,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于是选择离家出走。流落到社会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有的在别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6.

7、期望过高。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同时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时子女即使尽最大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孩子就易产生心理压力、产生逃避和逆反心理。当这些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7.单亲及组合家庭比例日益增长,部分家庭存在隔代教育的现象。据统计,近三年来特殊家庭以3%的比例逐年上升。学生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类型基本有四种:双亲教育家庭、隔代教育家庭、单亲教育家庭、寄养教育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性格孤僻、内向,缺少自信,自卑感强。组合家庭由于家庭

8、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家长不能很顺利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这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悲观、偏激心理。隔代教育由于祖父母在带孩子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孩子,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祖父母文化比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遏止了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个性的发展。非正常教育的家庭,包括隔代教育、离异单亲及寄养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