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4

ID:43421968

大小:4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1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自学检测】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喜鹊做巢B、农民耕地C、个人反思D、学习研讨“科学发展观”2.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4.毛泽东

2、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课堂练习】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蜜蜂酿蜜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D营业员售货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

3、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4.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6.下列符合实践是认识基础的观点有()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

4、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②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学而不用,等于不学。”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没有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是毫无价值的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C.认识与实践同等重要D.参加实践和看书学习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8.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知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比认识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出真知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课后拓展案】一、选

5、择题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因为()A.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落到实处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2.“客观世界不断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间接经验不可能完全适用,也不可能够用,我们必须到实践中去,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这说明()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B.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C.深入实践,培养创新精神,促成事物发展D.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3.以下对认识的表述错误的有()(多项)A.认识是人类

6、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认识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客观反映C.认识是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认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哲学上看陶行知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简答题5.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鲁迅说:“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1)以上言论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2)谈谈你对上述言论的认识。三、探究题6.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

7、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5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次别时间主要内容第一个2004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第二个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个2006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个2007发展现代农业第五个2008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研究结论历次“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请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自学检测:1B2C3A4D课堂检测:1-5DDDCC6-8BA

8、C课后拓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BCD4.C二、简答题5.(1)孔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