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

ID:43423841

大小:2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30

高中生物: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生物: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生物: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生物: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生物: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B)2、阐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B)4、概述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特点(B)知识梳理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实验过程孟德尔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这两个纯种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F1的种子都是的。这说明对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所以F1的豌豆呈现黄色圆粒性状。把F1种下去,让它们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产生的种子共有556粒,这些种子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它们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

2、量依次是315、101、108、32。2、实验结果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以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这就是和。3、结果分析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每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比例均为。(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作出的解释(1)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和,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和。(2)杂交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表现型是。(3)当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3、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种,性状表现为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来源:Zxxk.Com]2、杂交实验分析图解[来源:Z_xx_k.Com]3、有关结论[来源:学科网ZXXK](1)F2共有种组合方式,种基因型,种表现型。[来源:学科网](2)双显性占,单显性(绿圆、黄皱)各占,双隐性占。(3)纯合子占(YYRR+YYrr+yyRR+yyrr),杂合子占:1-4/16=12/16。(4)F2种双亲类型(YR+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

4、rr+3/16yyR)。(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如果上面关于两对等位基因杂交的解释是正确的,即F1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那么,用F1与双隐性类型测交,由于F1产生的配子有4种—YR、Yr、yR、yr,而双隐性类型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yr,测交的结果应当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它们是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它们之间的比为1∶1∶1∶1,如图。孟德尔用F1与双隐性类型测交,F1不论作母本,还是作父本,都得到了上述四种表现型,它们之间的比接近1∶1∶1∶1。测交试验的结果符合

5、预期的设想,由此可以证明,上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上的彼此分离,同时上的自由组合。以上述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为例,在F1中Yy的分离不受Rr的影响,Rr的分离也不受Yy的影响。它们分离以后,Y可以与R组合在一个配子中,也可以与r组合在一个配子中;y可以与R组合在一个配子中,也可以与r组合在一个配子中。(五)、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P37放眼社会)(1)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疑难解析】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分

6、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对象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一对两对及两对以上[来源:学+科+网]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减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的一定的独立性。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遗传表现F1配子类型及比例[来源:Z

7、&xx&k.Com]2种,1∶1[来源:学&科&网Z&X&X&K]22或2n,数量相等[来源:Z_xx_k.Com][来源:学科网]F1配子组合数4种42或4nF1测交结果2种,1∶122,(1∶1)2或2n,(1∶1)nF2基因型3种,(1∶2∶1)32种,(1∶2∶1)2或3n种,(1∶2∶1)nF2表现型2种,3∶122,(3∶1)2或2n,(3∶1)n应用①作物育种隐性:在F2中出现,即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