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

ID:43440908

大小:574.44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01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仁”,是儒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就

2、连孔子的三位高足,理解也有高下之分。《荀子》记载,孔子问:“仁者若何?”子路认为,“仁者使人爱己”。孔子的评价:“可谓士矣。”这个评价已不低。子贡认为,“仁者爱人”。孔子的评价:“可谓士君子矣。”这比对子路的评价高了一层。颜渊认为,“仁者自爱”。孔子的评价:“可谓明君子矣。”显然,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评价。为什么孔子高度肯定“仁者自爱”?这是因为,在儒家看来,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是自爱、自尊、自立的人,而一个真正自爱、自尊、自立的人一定会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他就会爱人,也容易赢得他人的爱。儒家的这一理念对我们今天增强中华文化

3、主体意识很有启示。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主体意识,就有可能被其他文化侵蚀甚至同化,沦为“文化殖民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提倡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就是要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有坚持并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吸收异质文化的有益养料,滋润、丰富和

4、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有足够的智慧与气度消化外来文化,佛教被成功消化吸收就是一个例子。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吸纳各种文化养料而始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就因为它对外来文化并不是简单地拿来或拒斥,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然而,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的认识存在两个显著的不平衡:一是中西文化比重的不平衡,二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而西方文化却占极大比重。这是有失偏颇的。《论语》记载:孔子和弟子周游到卫国,看到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弟子问:下一步该怎么发展?孔子曰

5、:“富之。”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该怎么办?孔子曰:“教之。”当前,我国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甚至在许多外国人看来也“富”起来了。接下来该怎么办?“教之”!教什么?是沿着西方文化的“引导”来教,还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后者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当前,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最迫切的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认真研究和吸取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合理因素,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伦理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总之,我们既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又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既要有开放接纳、交流融合的雅量,又要有不削足适履、不买椟还珠的智慧和定力,这样才

6、能在文化精神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编自“国际儒学网”楼宇烈《中华文化有智慧和气度消化并吸收外来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问“仁”时,对同一概念,三位高足见仁见智,内涵有区别,境界见高下。B.从使人爱己、爱人到自爱,这是儒家主张的一个仁德之人完善人格的必由之路。C.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认识的不平衡,导致对中外文化的关注不尽合理。D.如果丧失自我意识以西学为主导,中华文化就可能被侵蚀甚至沦为殖民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_二段提出儒家对“仁”的理解和重视,以例证、引证引出文化

7、自主的话题。B.第三段通过假设论证谈失去文化主体意识的危害,明确增强主体意识的重要性。C.第四段以佛教被成功消化吸收为例,证明了中华文化始终保持了自己的主体性。D.文章在开头结尾都提及儒家的孔子和其弟子,其中包含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意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仁者必然会推己及人,会爱人,也因此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赢得他人的爱。B.欠发达的国家和民族只要保持和增强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就能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和侵蚀。C.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时,发现卫国人口众多,生活高裕,觉得应该继之以教化,提高道德水准。D.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8、文化要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在坚守主体同时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答案】1.B2.C3.D【解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