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

ID:43441593

大小:75.12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02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得分训练试题(一)(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词”作为这种诗体的专称,还是比较后起的。在唐五代时,这种新诗体原被称为曲子词。后来在发展

2、过程中它又有了诗余、乐府、长短句等别名。这些名称都代表着词体的某种特点。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曲子词这个名称,最清楚地表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曲是指音乐的部分,词是指文辞的部分。在乐曲歌词中,这二者原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不可分离的。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清宋翔凤《乐府余论》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这些话都对词曲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所以,我们可以说曲子词是词体最确切的全称。诗余的名称是晚出的,大约始于南宋。南宋初林淳的词集名《定斋诗余》,廖行之的词集名《省斋诗余

3、》。如果说这些集名是后人所加,那么,至迟宋宁宗庆元间编定的《草堂诗余》,已经表示诗余这个名称的成立。把词称为诗余,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词是诗的下降,是诗的余绪剩义。这是轻视词的看法。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说:“填词不得名诗余,犹曲自名曲,不得名词余(元明散曲又称为词余)。又诗有近体,不得名古诗余,楚骚不得名经余也。故填词本按实得名,名实恰合,何必名诗余哉!”清汪森《词综序》也说:“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谓诗降为词,以词为诗之余,殆非通论矣。”都是反对把词贬低称为诗余。另一种认为词是出于唐代的近体诗,是从律诗绝句中变化

4、出来的;唐人是先用五、七言诗入乐,到了唐末五代,才改用长短句。如宋翔凤《乐府余论》解释词之所以“谓之诗余者,以词起于唐人绝句。如太白之《清平调》,即以被之乐府,太白《忆秦娥》《菩萨蛮》,皆绝句之变格,为小令之权舆。旗亭画壁赌唱,皆七言断句。后至十国时,遂竞为长短句,自一字两字至七字,以抑扬高下其声,而乐府之体一变。则词实诗之余,遂名曰诗余”。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词的产生过程和唐代歌诗的实际情况。词的产生和创作本来是为了配合音乐,歌词必须适应乐曲,所以一开始就有长短句的采用,就是齐言和杂言两体同时并用。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知道隋唐之际已有合

5、乐的长短句的词,它的产生可能犹在近体诗正式成立之前。唐代歌词,固然很多是用五、七言诗,但也有很多早用了长短句的。终唐之世,不断传唱五、七言诗,也不断传唱长短句调。唐代诗与词的发达程度实有不同,这不是因为它们产生的时代各有先后。而且文人词虽然是后起,但民间词早已先行。说长短句用作歌词是后于五、七言诗,词是由律诗绝句变化而出,这是不合事实的。所以把词称之为诗余,不仅包含有贬低词的意思,而且对词体的产生、形成过程也作了曲解。(摘编自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被称为诗余,一种解释认为词是

6、诗的余绪剩义,另一种解释则认为词是从近体诗的律诗绝句中演化而来。B.毛先舒认为词不能称为诗余,是因为从词创作的角度讲,称词为诗余,名实不符,有悖常理。C.汪森也反对把词称为诗余,他认为从词的源起角度讲,古诗和乐府与近体诗和词,难分先后。D.宋翔凤主张称词为诗余,他以小令始于绝句为例,从词句字数变化的发展过程证明其观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开篇先历数了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接下来分别论述了这些称谓所代表的词体的特点。B.文章论述语言精准,如在论及“诗余”这一名称的产生年代时,用到了“大

7、约”“至迟”等词语,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C.文章旁征博引,多次使用了引证法,引用的古文献,都充分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也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学术功底。D.文章有破有立,破即驳论,立即立论。在论述词被称为“诗余”时,运用了先破后立的方法,直接驳斥了历史上的错误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定斋诗余》与《省斋诗余》两部词集,其集名若非后人所加,则我们所知词被称作诗余的时间会更早。B.词的产生出于配合音乐的目的,歌词创作要适应乐曲,这使得词句采用长短句,齐言杂言并用成为必然。C.据现有资料,不排除词的产生年代还可能

8、早于近体诗正式成立,说词是由律诗绝句变化而出,不合事实。D.唐代诗与词的发达程度,与其产生时代的先后无关,主要是因为前者更受文人青睐,后者只在民间流行。【答案】1.C2.B3.D【解析】【1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