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试题及答案

师说试题及答案

ID:43455758

大小:45.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2

师说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师说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师说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师说试题及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师说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师说》试卷一、双基夯实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贻(yí)  嗟乎(jiē)  针砭时弊(biǎn)B.郯(tán)严谨(jǐn)不拘于时(jū)C.聃(dān)阿谀(ā)六艺经传(zhuàn)D.蟠(fān)句读(dòu)不屑一提(xiè)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之:这些;贤:才干)C.惑之不解 (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教:教育)D.

2、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因此)3.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其可怪也欤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吾未见其明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对下面各句中的“于”,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⑦青,取之于蓝 ⑧而青于蓝 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⑩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A.⑤⑩B.④⑧C.②③⑥D.①⑦⑨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

3、.C.D.6.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④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 ⑨或师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7.与下列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忌不自信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C.不拘于时,学于余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8.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4、惑也。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B.C.D.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5、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

6、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11.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

7、意义。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12.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①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_______句。②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13.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①这个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