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

ID:43465942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3

青铜纵目面具_第1页
青铜纵目面具_第2页
青铜纵目面具_第3页
青铜纵目面具_第4页
资源描述:

《青铜纵目面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在三星堆出土了诸多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早期蜀国的匠师们,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人、兽形貌巧妙地结合起来,面目威武,神情严峻,创造出了抽象的人兽杂揉的神灵偶像,给人以神

2、秘震慑崇敬之感。1986年6月,从四川广汉传出一个石破天惊、震惊世界的消息。在广汉三星堆.发掘出一座距今约4800年的古城。据考证,这里是辉煌灿烂的古蜀国的中心都邑。古城面积约12平方公里,出土了1720余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玉器、金器、漆器。陶器,4600枚货币等。  古蜀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李白《蜀道难》形容它“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土地。这里居住着古蜀民族。古蜀民族与中原民族不通音问,有着独特的古蜀文化和宗教信仰。从《史记》《华阳国志》等典籍中,我们仅知道了蜀民的先祖叫蚕

3、丛、鱼凫,这大概是因为古蜀民很早就学会了养蚕雌丝,而“蜀”字,本身就是一个“虫”字的变化,这里水源丰富,人们以渔为生,“鱼尧”就是“鱼鹰’。后来,又有了杜字和开明,于是又有“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的美好传说。在众多的青铜器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算这一件《青铜纵目人面具》。面具有着“千里眼”、“顺风耳”之美誉。其形象特征为:眼眶很大,双眼斜长,眼角入鬓,上面是一对倒八字的眉毛。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而且像翅膀一样向两边伸出;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嘴唇特别宽,又特别薄,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一直咧到

4、了耳根下,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最让人惊异的是,眼球呈极度夸张,是一对很大的圆筒,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这对圆简直径约8厘米,长约18厘米。中部有一个扣环,仿佛能够转动或伸缩,就像一副巨大的望远镜。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但是,出土的时候没有发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超现实的造型使得这尊造像显得威凌八方,其神秘静穆、威严正大之气给人以强烈威慑感。它是天神还是人中至尊?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其夸张的双眼与双耳,是视通万里、耳听四方的神异能力的象征?这尊面具为什么要把眼睛塑

5、成这样,不得而知。《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说:“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人的眼睛是横着长的。现代人种学家认为氏族人的眼睛,眼角上翘。这就是所谓的“纵目”:而不是像面具中状如圆筒的眼那样突出、前纵。面具将眼睛做成圆筒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他洞察一切、目光如炬吗?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烛龙,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像依据很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像都有关。目前,对这尊造像的研究除普遍认为它表现的是蜀族始祖蚕丛外,尚有几种

6、不同意见:或认为它应是兽面具,或认为面具左右伸展的大耳是杜鹃鸟的翅膀,其形象应是古史传说中死后魂化为杜鹃鸟的第四代蜀王杜宇之形像,或认为它是太阳神形象,等等。早期蜀国的匠师们,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人、兽形貌巧妙地结合起来,面目威武,神情严峻,创造出了抽象的人兽杂揉的神灵形像,反映了古代蜀族独特的社会意识和宗教观念。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件面具既非单纯的“人面像”,也不是纯粹的“兽面具”,而是一种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巨大的体量、极为夸张的眼与耳都是为强化其神性。三星堆纵目面具是三星堆遗址的标志器具之一。但

7、它究竟代表了什么,具有什么意义,仍是谜团。美国学者贝格莱在文章中写到:“这种青铜面具,它的眼睛凸出30厘米,即使最大胆敢言的解释者也会踌躇,迄今为止,这一怪物仍然难以理解。”①虽是谜团,但不少学者对此有一些有益的探索。一般研究者都认为它是《华阳国志·蜀志》中“其目纵,始称王”的蜀人先王“蚕丛”的形象。也有学者提出了另外一些看法。学者刘章泽认为纵目面具是蜀人的太阳神形象。②学者赵殿增认为这种巨眼高悬的神,有可能是古代“蜀”字的起源所据。③美国学者巫鸿则认为:柱状眼睛的面具这个特殊造型可以反映某种“开目仪式”,

8、空出的瞳仁首先单独做出而后经过二次浇铸,把它安装在面具空洞的眼睛上。④香港学者饶宗颐则认为:“三星堆铜人目凸出作柱状,可作直目看待,也许摹仿日神烛龙,取其可烛照九阴,在举行燎祭或大傩时,以作祀事对象,便众鬼惊恐无所遁形。”⑤学者蒲卫平认为这面具应是一个“德”字,这个“德”的双人旁即耳朵是两个鸟翅代表行天下,代表直目博望,“一”代表一划通天地,“心”表示与人心相关。6更有甚者,有人把纵目面具看成是外星人的形象和证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