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纪检干部书香征文的7篇

优秀纪检干部书香征文的7篇

ID:43476717

大小:24.6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06

优秀纪检干部书香征文的7篇_第1页
优秀纪检干部书香征文的7篇_第2页
优秀纪检干部书香征文的7篇_第3页
优秀纪检干部书香征文的7篇_第4页
优秀纪检干部书香征文的7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秀纪检干部书香征文的7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纪检干部书香征文7篇【篇一】文天祥,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诗言志,歌咏言。”他的诗、词和散文记录了抗元斗争的经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反映了南宋末年广大军民勇赴国难、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风格悲壮,感人至深。忠贞报国,不屈不挠。“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自文天祥的《扬子江》。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一篇序文。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

2、、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舍生取义,高风亮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出自文天祥的《金陵驿》(其二)。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这首诗就写于此次押解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诗人壮志未酬,而故国江山已经沦亡,如今竟成了阶下囚!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全诗充满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爱国之情,报国之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文天祥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正气歌》是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的结构核心是“时穷节

3、乃见”。作者先以“天地有正气”发端,然后层层陪衬,突出“时穷节乃见”。浩然正气直贯全篇,也使这首古诗成为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文天祥历经种种严酷磨难及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气节不移。1283年1月9日,于元大都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其妻欧阳氏收尸时,于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浩气常存,启迪后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

4、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丹心照日月,正气贯长虹。文天祥离开我们已经

5、七百多年了,但是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成为民族精神永恒的象征。【篇二】6月24日,中国邮政发行《清正廉洁(一)》特种邮票。邮票1套4枚,发行的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不贪为宝、羊续悬鱼、两袖清风和立檄拒礼。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这其中“立檄拒礼”的廉洁思想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成龙,大器晚成,44岁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其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皇帝褒赞为:“当今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立檄拒礼”讲述的是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

6、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过节私送者,“决不宽恕”!作为一名清朝时期的高官,“伸手不打笑脸人”是当时为官之人的普遍遵循,能够不为利益所惑严词拒绝,已属相当不易,但像于成龙那样发布公告,通报送礼人员,并明令禁止的可谓是“第一人”。无独有偶,清朝康熙年间,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则《禁止馈赠檄》的告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于成龙、张伯行的《禁止馈赠檄》,绝不是一时的矫情,而

7、是他们清廉自守的道德操守的体现,也是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责任担当。“人情往来”“盛情难却”总被一些贪腐之人当做借口,其实,收礼、受贿绝不是“盛情难却”,而是心中贪念在作祟,须知“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如今“立檄拒礼”的廉洁思想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广大党员干部面对财物的诱惑,更应深知这诱惑的背后是弥足深陷的泥潭,是难以自拔的深渊,一丝的迷茫、半点的犹豫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面对诱惑时,党员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学会拒绝,勇敢说不,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