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百年易俗社的经典

品读百年易俗社的经典

ID:43476974

大小:30.7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06

品读百年易俗社的经典_第1页
品读百年易俗社的经典_第2页
品读百年易俗社的经典_第3页
品读百年易俗社的经典_第4页
品读百年易俗社的经典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读百年易俗社的经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品读百年易俗社对于秦腔,我接触较晚,中学时偶然看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才算初识,十几年后才第一次到剧场亲睹秦腔演出。对于易俗社,我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大学期间翻阅西北大学校史资料时才知道的,缘由就是1924年暑期鲁迅先生在西大讲学期间,应邀五次到易俗社看戏,并欣然为易俗社题写了“古调独弹”牌匾。时至今日,“古调独弹”匾额依然悬挂在易俗社剧场,成为这个世界剧坛“百年老店”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与此相呼应,为纪念鲁迅先生到西大讲学的雕塑也一直矗立在有着110年历史的西大老校区内。秦腔和易俗社原本对于我是有距离的,以前了

2、解不多,巧合的是由于工作的缘故又让我和她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去年下半年我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起草我省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的指导性文件,加之参与筹备易俗社百年纪念活动,使我对秦腔和易俗社有了深入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翻阅了不少与秦腔和易俗社有关的书籍和资料,《百年易俗社》就在其中。该书全面展现了易俗社百年来坚持演出、持续经营、薪火承传、硕果累累和人才辈出的发展历程,以及易俗社对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我对易俗社不由得肃然起敬。品读百年易俗社,我以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特别是其不断出人出戏、推出

3、众多经典剧目和创新精神,令人敬仰,更值得今人学习借鉴。制度创新,既引领于当时,尤启迪于后世。清末民初,随着封建势力的土崩瓦解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李桐轩、孙仁玉等一批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同盟会会员,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改良戏曲,于辛亥革命的第二年(1912年)8月,在西安成立了具有全新意义的综合性戏曲团体----易俗社。易俗社成立伊始,就确立了“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的办社宗旨,开展戏剧创作、舞台演出、学员培训、编辑刊物等,以此来移风易俗,推动改良社会。特别是开创了学习文化与学习戏曲表演同步进行的学

4、府式教育模式,“分班训练,择优递补”,演员均为学生,使其与江湖班社有了本质区别,同时还民主选举社长,建立导演和舞台监督制度等。这些做法在当时都是创新,前所未有,今天看来这种体制也很先进,一点都不落伍。高台教化,传统与创造并重,精品与人才频出。易俗社坚守办社宗旨,主张推陈出新,编演新剧,改良旧戏,创排剧目反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特别是民国时期创作编排的一些剧目还开创了秦腔演时装戏及外国题材戏的先例,独树一帜,自成流派,为秦腔艺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仅在建国前的三十多年间,就编演700多个剧

5、目。编演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对迷信、缠脚、赌博、吸食鸦片等当时社会恶习进行针砭,又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等予以揭露,还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读书识字、兴办实业、科学民主,还宣扬抵御外侮、爱国主义等。百年来,易俗社创作演出了《三滴血》《火焰驹》《柜中缘》等众多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和深受群众喜爱的经典剧目,培养了一大批名编、名导、名演,享誉剧坛;从李桐轩开始,孙仁玉、范紫东、刘箴俗、王天民、孟遏云、刘毓中、肖若兰等等,一直到今天,这个人才辈出的趋势没有中断。可以说,易俗社是我国影响最大、创作最丰、留下最多经典剧目的团

6、体之一,许多经典剧目至今依然演出不辍,一些剧目还被京剧和其他剧种所移植借鉴。这也是易俗社百年历程中最重要的成就,与我们当下发展和繁荣文化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繁荣发展文化最主要的任务和最终的评价标准就是要不断地推出新作品和新人才。辉煌百年,栉风沐雨玉成艰难,秦腔古树再绽新花。“环顾世界兮,百年犹存之演艺团体仅三,易俗社三者一也。”由此可见,易俗社在世界剧坛的重要地位!上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易俗社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主要体现在数次下江南、上北京,走出去演出,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谓是:声遏黄河上下,唱响大江南北。一是

7、1921年3月至1922年10月,易俗社首次离开西安赴汉口演出,历时一年半之久,享誉很高,影响很大,是陕西秦腔史上远涉大江南北演出的一大壮举。二是1932年12月和1937年6月,又两度到北平演出,引起轰动。随后又到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安徽等五省巡回演出。三是1959年,易俗社作为秦腔三大班社之一奉调晋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之后又参加“三大秦班下江南”,到浙江、上海、广东等十三省市巡回演出,不仅宣传和扩大了秦腔的影响,而且通过交流丰富和发展了秦腔艺术。但是,在经历辉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多样,

8、同许多传统文化形式一样,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戏剧也受到各类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面临着后备力量不足、演出市场萎缩等诸多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易俗社也无法独善其身,一段时期也处于发展困境。尽管如此,就秦腔等传统戏剧的高台教化、愉悦精神的基本功能而言,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越是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就越需要借助戏剧虚拟写意,长于表现社会生活、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