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ID:43488154

大小:2.69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0-08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_第1页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_第2页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_第3页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_第4页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Page1佛光寺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位于五台县城东北25公里处豆村镇的佛光新村莲花山中,创建于北魏时期。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南禅寺),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857),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悠久,被誉为“亚洲佛光”。Page2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2、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Page3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

3、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Page4坚持不懈和艰辛异常的寻找开始了。1937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辗转访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中国

4、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Page5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

5、三个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Page6全寺可分三个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大殿位于佛光寺东端山岩下高12米多的台地上,面西,为全寺主殿。(因佛家以东,故东大殿是该寺的主殿,位于最上一层院落)佛寺不大,但按地形布局,错落有致。Page7祖师塔佛光寺东大殿南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是一座六角单层亭阁式砖塔,高约5米。下层是空心的,两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既是寺僧们所说的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

6、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回事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古塔之一,非常珍惜。Page8大殿的门板后面发现了唐人浏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为唐代遗物,这个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门了。Page9佛光寺内享有圣明的唐代木构建筑泥塑壁画,唐人墨迹合成为佛光寺四绝,Page10东大殿内的唐代泥塑也是十分珍贵的。店内砖砌佛坛上共有释迦摩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和普贤文书以及各位服侍菩萨和供养菩萨像,还有捐资建殿的女施主宁公寓和主持建殿的愿诚和尚塑像共三十六尊,都是唐代原物。Page11此外,大殿的

7、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很可惜。Page12Page13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Page14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

8、。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Page15Page16立面特点:①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②正脊--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