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

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

ID:43502623

大小:267.0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08

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_第1页
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_第2页
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_第3页
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_第4页
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钢管抛丸除锈工艺操作规程1开机前准备工作1.1检查电、气等是否打开,机器各部分是否正常。1.2根据钢管规格不同,分别调节追踪轨道,输送轨道,脱离轨道的角度,一般为2-5℃。转角的大小可以观察指示指针。1.3更换抛丸室的密封插板和挡板。1.4调节闸门开启大小,使两个抛丸器的抛丸量控制在450kg/min左右。1.5调节调节板及计量板之间的间隙,使风速达到分离要求,幕帘处的风速不大于4-5m/s。1.6调节物料板,使分离后的钢丸在0.4mm以下的含量不高于5%。1.7除尘系统风量控制1.7.1总风量:10000m3/h;1.7.2主室体风量:7500m3/h;1.7.3分离器风量:25

2、00m3/h。1.8钢丸粒度:检查钢丸粒度是否符合要求,钢丸粒度要求:φ0.8-1.5mm,定期对钢丸进行补充或更换,保证钢丸的质量。1.9起动臂启动压力大于90bar,压缩空气压力:5.5-6kg/cm2。1.10钢管前进速度:0.5-3m/min。1.11钢砂抛射速度:70m/s。2.抛丸除锈2.1把待处理的钢管放置在上料架上,并在钢管两端内侧分别带上封堵。2.2通过上料机构的活动臂把上料架上的钢管送到轨道上。2.3通过追踪轨道使钢管前端快速追到前面输送轨道上的钢管末端,一般追踪轨道角度略大于输送轨道角度。2.4用输送轨道把钢管输送到抛丸室进行抛丸,钢管移出抛丸室后,可加速脱离

3、轨道,使钢管快速脱离后面的钢管,当钢管达到下料支架处时,取消加速,恢复到原速度运行。2.5升起下料支架,将处理过的钢管抬起并送至储管架。2.6取出钢管两端的封堵,并清除钢管里面的钢丸和其它杂质。3安全注意事项3.1操作人员及上下料人员,上岗时必须带防护目镜,非操作人员应远离该设备,以免钢丸外飞引起意外伤亡事故。3.2速度检测装置及其它联锁行程开关损坏后要及时更换。3.3机器出现故障应停电、停气维护,以免造成人身伤害。3.4机器的易损件、耐磨件损坏后应及时更换。3.5钢丸必须干燥无杂质。3.6压缩空气要符合使用压力。3.7每周检测一次除尘系统各吸风点的风量值,若达不到测定值,应调整系

4、统的风量。3.8操作前必须打开气源,否则进行电器操作将损坏执行气缸。3.9机器工作中,加料门不允许打开。3.10工作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各部件的运行情况,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修。3.11特别注意对密封件的检修,内密封容易损坏,应及时修补和更换。4钢管抛丸除锈质量要求4.1钢管不允许有漏抛现象。4.2钢管表面应露出金属光泽,处理后的表面应达到SA2(1/2)级,锚纹深度为40-100μm。4.3钢管外表面应无氧化皮、锈蚀等杂质。4.4钢管内不允许有钢砂及其它杂质存在。保温管保温层制作工艺操作规程1组装1.1质量要求1.1.1钢管两端裸露均匀,裸露长度150-250mm,两端最大误

5、差不超过50mm。对于不定尺钢管,钢管与外套管要编号相同并按编号组装。1.1.2根据外套管内径的实际尺寸选择支撑块的规格,支撑块与PE管内壁平均间隙不大于2mm。支承环(块)绑扎牢固,支撑块在圆周上摆放均匀。1.1.3支撑环绑扎间距:最大环向间距为200±50mm。钢管两端支撑环距端头0.4m,轴向支撑环绑扎间距不超过1米。当DN≥800mm时,在钢管两端第一道支撑环的内侧200mm处各加一道支撑环,以保证管材的同心度。1.2穿管前应对钢管、外套管及支撑环的外观、规格进行检查,不合格或不匹配的管子不准组装,对有泥土的外套管应进行清理,对有尘土、油污和水分的钢管应进行清理、清洁。1.

6、3将钢管穿入配套的外套管内。2安装管堵2.1组装质量要求2.1.1管堵组装后必须严紧,圆周间隙均匀,排气孔通畅。2.1.2管堵安装后,钢管两端裸露均匀,偏差为200±50mm。2.2检查橡胶密封圈的质量,若存在质量问题应进行更换。2.3用专用的工具将管堵及发泡孔上的泡沫清理干净并将管堵工作表面均匀涂上隔离剂。2.4放置排气堵。2.5上管堵时应保证钢管裸露均匀度,上牢拧紧,上好密封胶圈并压紧,避免泡沫泄漏和排气不畅。2.6将组装的管子放置发泡工作台上,环境温度低于20℃时应将组装的管子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30~40℃。3发泡3.1质量要求3.1.1保温层平均芯部密度应大于60千克/立

7、方米。直管聚氨酯注料平均密度不低于80千克/立方米,管件聚氨酯注料平均密度为75千克/立方米。3.1.2泡沫填充饱满,无空洞。3.1.3保温管同轴度偏差见表2。3.1.4端头保温层厚度偏差不小于标准厚度的10%。表2单位mm外护管外径同轴度偏差180~400±4.5450~630±6.0≥710±8.03.2发泡工艺参数3.2.1原料温度:20-26℃。3.2.2高压发泡机注射压力:100-150bar。3.2.3异氰酸酯与组合聚醚的比例按厂家具体工艺要求执行,原料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