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教育

功利主义教育

ID:43503959

大小:9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9

功利主义教育_第1页
功利主义教育_第2页
功利主义教育_第3页
功利主义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功利主义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同学聚会,炫富斗嘴,因抢买单而相互厮打,看当今的教育(胡树凯)近日,在网上看到,辽阳有同学聚会,其中两同学相互炫富,为了面子而争抢买单,发生争吵,导致一同学因小肠系膜破裂入院治疗,另一人被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批捕。原本为了联系感情的同学聚会,变成了割裂同学之间友谊的一把刀。作为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心里总不是滋味。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为什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功利心这样强?这让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本身就带有功利性呢?我们暂且把以眼前利益的获取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称为功利主义教育。来看一看我们教育的发展。一、功利主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可以这么说,教育从产生以来就

2、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通过受教育来获得生存的利益本来无可厚非,而且是正当的。教育改变命运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信条。然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精神信仰,中国儒家教育思想就是特别凸显精神追求,启发人的内心自觉,教人如何做人,做学问之前要先做人。同时,儒家思想要求人们淡薄名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功利性成为教育的突出的特征是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而得到强化的。虽然科举是以儒家经典文献为科举的主要内容,但科举制带来的利益分配扭曲了儒家思想。张之洞就曾经这样说:“--------罢三十年科举------------”。今天的高考制和历史上的科举制有着类似的特点,同样强化了教育的功利性。

3、随着社会的发展,陈腐的封建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成为中国发展的巨大阻力,新文化运动猛批封建思想文化,鲁迅更是把封建文化说成是“吃人”的文化。解放后,迎来了新中国,我们用无产阶级文化来重建新中国的精神信仰,又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象泼洗澡水连孩子一切泼出去一样,把传统文化信仰给推翻了,国人的信仰也丢弃了。在这样缺乏信仰的时期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席卷了中华大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贫困的基础上进行的,目标一开始就很物化,追求的是温饱------小康-----翻两番-------,解决的是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要,并且把幸福也寄托在物化的未来身上。“缺乏信仰的人,

4、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白岩松语)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可避免地被披上功利的外衣。新中国的教育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世界上最少的钱办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在一九九三年通过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是: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达到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的平均水平。”这个目标已经是很低的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才得以实现这个百分之四的目标。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为了完成这么多人的教育,不得不采取大班额教学,甚至一个班有七八十人;老师们生活在清

5、贫中,也只能把教学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无法当成精神上的职业追求。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我们在贫困中办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钱少。为了发展教育,八十年代里,所有学校进行勤工俭学;九十年代里,大量出现违规收费,也就是教育乱收费。为了发展经济,创生出高的GDP,我们很多政策是到位的,也是成功的。然而经济的GDP,也催生了教育的GDP,教育的GDP主义又催生了教育产业化发展,丢失了教育的公立性。导致教育出现了不平等。二、功利主义教育在当前教育上的表现1.功利主义阻碍了教育目的和功能的发挥。教育目的原本是对培养人的规划,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功利主义使

6、教育目的难以成为真正的评价标准,在学校间成为升学率的评比,在老师间成为量化分数的评比,在学生间成为考试分数的评比。2013年1月31日,世奥赛中国代表队58人出征第四届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球总决赛;2013年2月6日,好消息传来,中国代表队荣获16金25银17铜,大胜而归!“这意味着——中国代表队58名选手全部获奖,完胜全球总决赛!这意味着——中国代表队再次傲视群雄,赢得三连冠!这意味着——中国是真真正正的数学大国、数学强国!”我们不应该忘记,多年来,我国学生参加各类奥赛,每次都是胜利归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留下了这样的疑惑,带着遗憾走了!应试教

7、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问题,要想寻找答案,应该看一看这些问题背后的利益趋向。重钱不重人是社会风气问题所在以人为本重的才是人,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2.教育理念上把培养人变成培养人才,人才比普通人更优秀,把普通教育改换成了精英教育,在体制上促进了学校的两极分化和学生的两极分化,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使教育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均,成为现今诟病的教育不平等。在教育的评比中,人才是考试的优胜者,成绩优秀的学生便是优秀学生,考试成绩差的就是劣等生,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去越来越远。3.在知识观和教学观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