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两栖纲

第17章两栖纲

ID:43512159

大小:8.36 MB

页数:150页

时间:2019-10-09

第17章两栖纲_第1页
第17章两栖纲_第2页
第17章两栖纲_第3页
第17章两栖纲_第4页
第17章两栖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7章两栖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两栖纲(Amphibia)第一节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两栖纲是一类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动物。一、进化地位由硬骨鱼中的古总鳍鱼类在泥盆纪晚期演化而来。是四足类中的低等类群,初步形成由水栖向陆生的转变,基本具备陆生脊椎动物的结构模式,但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包括无足、有尾和无尾3大类。二、水、陆环境的比较①陆地空气氧含量大。水含氧3-9ml/L,空气含氧210ml/L。②水密度大。水的密度比空气大1000倍,粘性比空气大100倍,对物体运动有阻力,亦有浮力。③水的比热大于空气,水温变化较小,而空气温度变化剧

2、烈。④陆地干燥,水分易蒸发。⑤陆地环境复杂,地形与植被多样。陆地条件对卵和幼体来说,比水中较易受到保护,但同时存在着在陆地发育方面的困难。水、陆环境的巨大差异使上陆动物的支持结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以及其他系统得到深刻的改造。三、由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①支撑体重、陆上运动。②在空气中呼吸。③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如何在陆地上保存充满水分的有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内水分蒸发、使生命得以继续是上陆动物首先面临的问题。④在陆地上繁殖。⑤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⑥与之适应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四、两栖类对陆生的适应1、

3、体形改变:具有明显的头、颈、躯干、尾(有的无明显颈部),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2、骨骼多为硬骨:①脊椎骨有分化——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②脊索消失;③有的种类具肋骨;④大多具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elimb),且与脊柱形成连接,与利于承受体重。3、表皮开始发生角质化,但没有很好解决防止水分蒸发问题。皮肤多腺体,有些是毒腺。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五趾型附肢4、呼吸器官:鳃、肺、皮肤及口腔内壁。幼体有外鳃。5、心脏3腔:心房出现分隔,不完全双循环。6、排泄系统为中肾,主要含氮废物,为尿素。7、两个大脑半球完全分开,

4、脑神经10对。听觉器官生成中耳。8、生殖:卵生,极少数卵胎生。生殖未脱离水。发育中有变态。两栖类基本解决了陆地运动、呼吸空气等问题,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五、对陆生生活的不完善性①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②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问题没有解决;③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因而未能彻底地摆脱“水”的束缚,只能局限在近水的潮湿地区分布或再次入水水栖。皮肤的透性使两栖类在盐度高的地区(如海水)生活困难,因而是脊椎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少的、分布狭窄的一个类群。六、两栖类在系统演化

5、上的进步性①用肺呼吸,皮肤为辅助呼吸器官,具内鼻孔。②成体骨骼具有陆栖动物的特点:自接式颌弓;头骨后端具2个枕髁;躯体骨分: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五趾型的附肢。③不完全的双循环:2心房1心室。④大脑具原脑皮,大脑顶部具分散的神经细胞。⑤有可动的眼睑。⑥具中耳,听骨(耳柱骨)、鼓室和鼓膜。第二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外形1、体型蚓螈型:眼和四肢退化,尾短,穴居生活[图];鲵螈型:四肢短小,尾发达,终生或繁殖期水栖[图];蛙蟾型:短宽,四肢强健,无尾[图]。2、身体分区成体:分头、躯干、四肢和尾。①头部:吻部——颌关节的后缘。具外鼻孔

6、、鼓膜、声囊(内声囊和外声囊)和眼(眼睑和瞬膜)。头:口阔吻尖,吻端具1对外鼻孔,有可开闭的瓣膜;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眼:有上、下眼睑,上眼睑厚,下眼睑上方有一折叠的半透明瞬膜,可上移遮盖眼球。鼓膜:1对,圆形,位于眼后方。中华蟾蜍鼓膜后方有一对“/”形耳后腺。声囊:又称鸣囊,为共鸣器官。雄性黑斑蛙有一对外声囊位于口角处,是咽壁扩展形成的皮肤囊。还有虎纹蛙、泽蛙、雨蛙等。有的种类有内声囊,位于咽或下颌腹面,由肌肉皱褶向外突出的双层壁结构,如棘蛙类、中国林蛙、金线蛙、花背蟾蜍等。中华蟾蜍、日本林蛙、湍蛙、鲵螈类无声囊

7、。黑斑蛙背部有2条纵行的皮肤褶,中央有1条白色纵纹,后肢皮肤上有许多横列的黑色斑纹。②躯干部:颅骨后缘——泄殖孔。躯干短宽。前肢短,4指,指间无蹼;生殖季节雄性第1、2指内侧膨大加厚成棕黑色,叫婚垫。抱对时对雌性个体有刺激排卵作用。后肢长,5趾,趾间具蹼。有的种类趾(指)端形成吸盘,如雨蛙、树蛙。躯干后部有泄殖腔孔。二、皮肤及衍生物1、皮肤①皮肤裸露富含腺体。②表皮轻度角质化,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重要适应。③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内层为生发层,外层为角质层;真皮:外层为疏松层,内层为致密层。④色素细

8、胞决定体色的改变。⑤两栖类皮肤与肌肉的固着方式是网点状接触。皮肤结构2、皮肤衍生物①粘液腺形成:由多细胞构成的泡状腺,表皮细胞下陷到真皮中,有管道通皮肤表面。功能:分泌粘液使皮肤保持湿润,有利于保护皮肤并参与呼吸;调节体温。特点:粘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