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

ID:43512667

大小:6.4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0-09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_第1页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_第2页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_第3页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_第4页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汉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亚欧非各地敦煌唐陆上丝绸之路唐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小结由于中国以天朝自居,外人来华贸易必须借朝贡之名,所以直到明代中叶,中国对外通商多为随贡互市性质。明朝中期以后最终导致战争与殖民侵略迫使中国开放口岸欧洲诸国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迫切需要同中国做贸易。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体制,对对外通商不感兴趣。主张开放门户。实行闭关锁国1840年,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并开辟五口通商。此后,清政府历经西方列

2、强侵犯,几近丧失主权,被迫开始与西方进行大规模贸易。清末,中国对外贸易包括海关皆为外国人垄断和控制。清王朝,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各种特权,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倾销商品。在这种掠夺式的贸易下,1868年-1913年,中国外贸总额从1.2亿多关两增至9.7亿多关两,1929年又增至22.8亿关两。在列强和官僚买办的控制下,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蒙受不等价交换的掠夺。在列强的控制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在1877—1949年的73年中,年年逆差,总额达64亿美元,其中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外贸逆差,就达33亿美元。巨额逆差使我国金银大量流失,财政经济

3、状况严重恶化。腐败无能的统治者为了弥补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税赋,进一步出卖主权和举借外债,使人民的负担和中国对帝国主义的屈从,依赖更加深重。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才有所改观。新中国成立之后---A1949年—1957年B1958年---1977年C1978年至今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对外贸易 (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迫切需要发展对外贸易,以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但是美国政府却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实行禁运。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外贸部门积极开展和其他友好国家的贸易。对外贸易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总额和出口额的翻番。此后连续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呈持续增

4、长的态势,外贸逆差也逐渐缩小。并在1956年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贸顺差。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对外贸易 (1949---1957年)*商品结构---出口: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工业原料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反映国内工业基础等,落后的生产水平。*贸易伙伴---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贸易方式---易货贸易为主,借力转口贸易。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对外贸易 (1949---1957年)*有利于恢复重建,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照搬苏联模式建立的“国家统制”的贸易政策对于后来的趋于僵化有很大影响。*有利于政治稳定,巩固了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从1

5、958年“大跃进”政治运动开始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劫难结束(1958---1977)大跃进,苏联治理整顿文化大革命外交突破,国际关系1976自然,政治恢复,持续增长基本特征:停滞不前,曲折反复,三起三落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1978—)改革开放以前,对外贸易被十二家国有外贸公司所垄断,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当时中国国内企业不能生产的短缺商品以及先进技术;垄断对外贸易就是为了维持国内价格体系,保护国有企业。在这样严密的控制系统之下,出口的唯一目的就是换取进口所需的外汇。然而,当1978-79年中国的政府试图进口更多的先进技术的时候,政府却发现外汇储备锐减,外汇严重短缺。在对外汇

6、储备的迫切需求下,政府启动了对外贸易的改革。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1978—)第一个10年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之后以调动对外贸易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1988-1993)漫长的复关入世阶段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第一阶段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渐进过程点:在广东和福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在四个经济特区内,出口加工业进口产品免税。线:中国政府在1978-1979年开放了广东和福建两省的贸易管道。出口加工产业下的公司享有各种特权,主要包括进口不需要通过国有外贸公司,而且进口原材料产品不

7、需要缴税。面:第一波贸易自由化进程,开始对国内广大地区实行贸易自由化。1984年全面的自由化政策开始实行。第二阶段这一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在仍然保持国家垄断外贸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将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来改善外贸部门的经营状况,包括实行承包经营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企业自负盈亏两个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略)对外贸易改革30年成果-----贸易额&货物结构改革以来贸易额的剧增1978-2007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由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