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ID:43515778

大小:8.81 MB

页数:128页

时间:2019-1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第6讲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的探索2讲授内容一、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建立及评价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3国民党南京政权1927年至1937年在中国的统治,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对中国社会进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需要给予历史的评价。4一、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建立及评价(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统一(二)国民党南京政权评价5(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统一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正式宣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由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授

2、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67胡汉民81928年2月2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20多项议案,确定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基本框架。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军委主席、国民党中常委,后来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9谭延闿(1880-1930),曾是清代进士。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是颜体书法家。1928年2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至10月转任行政院院长,兼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总理陵园管理委

3、员会委员。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10这样,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组成,国民党内出现了暂时的统一。在暂时统一的基础上,国民党四派新军阀开始了第二次北伐。11国民政府“第二期北伐”1928年1月,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并将全国军队编为四个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担任总司令。4月10日,下达攻击令开始北伐,讨伐张作霖。12北伐时的蒋介石13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14张作霖败退出关。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23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151928年7月6日,北伐

4、军各路总司令、各路总指挥祭灵大典在北平西山碧云寺举行,蒋介石主祭。16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12月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从此,北洋军阀的统治宣告结束。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17张学良改易旗帜1819其它各派系,西山会议派、汪精卫派、胡汉民派在国民党内资历深、地位高,但没有兵权,冯玉祥系、桂系、阎锡山系虽手握重兵,但在国民党内没有根基,在综合实力上均逊蒋介石一筹。他们在互相利用的前提下,能

5、够与蒋介石争锋一时,但难以真正撼动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2021(二)国民党南京政权评价22客观地说,1927年至1937年间,南京政府在现代教育扩展、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政治改革、各种社会变革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因此,有西方学者认为1936年中国已经具备了全面现代化起飞前夕的各种条件。23以地方自治为核心的政权建设配合地方自治的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改良社会习俗和社会救济改订新约运动……24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构架国民党南京政府依照孙中山的“革命程序”理论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政权建设。251906年,孙中山

6、在《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将革命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军法之治”,是“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阶段为“约法之治”,是“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阶段为“宪法之治”,“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全国行约法六年后,制定宪法,军政府解兵权、行政权,国民公举大总统及公举议员以组织国会”,“一国之政事,依于宪法以行之”。(《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7页。)261914年,孙中山在《中华革命党总章》中又将革命程序重新界定为“军政”、“训政

7、”、“宪政”三个时期:“军政时期”——“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而奠定民国基础”;“训政时期”——“以文明治理,督率国民,建设地方自治”;“宪政时期”——“俟地方自治完备之后,乃由国民选举代表,组织宪法委员会,创制宪法;宪法颁布之日,即为革命成功之时。”(《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8页。)27为防止一切流弊,驾乎欧美之上,孙中山主张集中外之精华,在采用国外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基础上,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他认为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

8、。需要注意的是,孙中山主张的五权分立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它强调的是五权的分工合作而不是互相掣肘制衡。28权能分开是孙中山寻求的民主政治理想目标。权能分开实际就是政权、治权分离,“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治权就可以说是政府权”。(《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