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第5讲中世纪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5讲中世纪美学

ID:43517577

大小:2.94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0-09

西方美学史第5讲中世纪美学_第1页
西方美学史第5讲中世纪美学_第2页
西方美学史第5讲中世纪美学_第3页
西方美学史第5讲中世纪美学_第4页
西方美学史第5讲中世纪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美学史第5讲中世纪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奥古斯丁和托马 斯·阿奎那美学罗马帝国从公元3世纪上半叶起开始衰落。395年东西罗马分裂。476年西罗马被北方的蛮族灭亡。1453年东罗马灭亡。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中世纪(mediaeval)的开始。529年,查士丁尼皇帝下令封闭雅典学院,标志着希腊哲学时代的结束。日耳曼各部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意大利、西班牙、高卢、北非分别被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占领,不列颠为盎格鲁·萨克逊人所征服。其中最强大的法兰克王国8至9世纪时,在查理大帝的统治下,通过土地集中和农奴制完成了封建化。这是欧洲发展到封建社会(feudalism)的一个标志。黑暗时代4至9

2、世纪蛮族的入侵和连绵不断的征战,对于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城市萎缩成防御性的城堡。古代的图书、典籍和艺术作品流失和焚毁殆尽。欧洲出现民族大迁徙、大动荡和大倒退。卡洛林王朝时期的“文化复兴”即使在“黑暗时代”,蛮族在占领城市后也开始学习古代文化。查理大帝曾特意从国外聘用了一批学者,兴办了一所宫廷学校。他还恢复了修道院和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课程有“七艺”(代数、几何、天文、音乐、语法、修辞、逻辑)。这些课程中的一些教材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世纪文明的最终成果是把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明与日耳曼民族的观念和制度糅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各民族文化的大转型和大整合

3、,为近代欧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基督教蛮族征服了罗马,却臣服于基督教会。早期的罗马统治者对于基督教实行残酷的镇压和迫害。312年,君士坦丁皇帝亲自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为合法。查理大帝之后,教会逐步取代世俗皇权。1075年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发表《教皇敕令》,宣称教皇权力来自上帝,不仅能够处理教会内部事务,而且可以罢黜世俗国王。教会权力在11、12世纪达到顶峰。教会垄断着文化。基督教压抑世俗情感和欲望,提倡禁欲与苦行、信仰。这些与艺术对于感情的需要和表现是相冲突的。尤其是早期的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教父哲学基督教为了获得理论上的合法性,为自己的世界观作哲学的论证

4、。教父(patresecclesiae)既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认为,世界呈现出一种理性和秩序,而且指向一个永恒不变、尽善尽美的最高本体,这就是上帝。上帝发出逻各斯,耶稣是逻各斯的化身。通过基督徒的苦修、神的恩惠以及逻各斯的启示,人可以恢复失去的地位,获得永生和幸福。有些教父甚至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最高的哲学。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最值得论及的艺术样式。采用尖拱技术,以柱子代替承重墙,扩大了窗户的采光,以巨型钟塔统摄整体,使得在建筑中表现超验意志和向往天国的精神性观点成为可能。第一幢哥特式教堂:巴黎近郊的圣丹尼斯大教堂(1133年建造、1144年完成)

5、哥特式建筑波及欧洲各地,绵延了近4个世纪。哥特式建筑像古代希腊的雕塑一样,是一种艺术的典范。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不同于希腊神庙的豁然开朗,是一种收敛心神、与外在自然和一般世俗生活绝缘的心灵肃穆的气象,另一方面是力求超脱一切诉诸知解力的界限而远举高飞的庄严崇高气象。”让人们从直观中把想象力实现在时间的逻辑综合上,通过视觉的转移,把境界的提升化为时间的过程。在那个旧文明逐渐解体、新文明就要产生的时代中,渴望艺术自由所唤起的思想表现的巨大冲动,是哥特式建筑产生的内在动力。哥特式建筑凝聚着当时全体人民的理念,是从怀抱高尚和崇高愿望的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合作中直接产生出来的。因此

6、,它“在当时很能代表并发扬后来在绘画、音乐和诗歌的成就中得到更充分的表现的那种自由和个性冲动。”这种传统在文艺复兴后期却中断了。建筑艺术从来没有超过那些年代的美。1.圣·奥古斯丁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年)生于非洲的塔迦斯特城(今属阿尔及利亚)。早年生活放荡,并信奉摩尼教,不久又转向不可知论。从386年起开始阅读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一些著作,次年在米兰主教安布罗斯的感动和影响下皈依基督教。395年成为非洲希波(今属阿尔及利亚)主教以及整个基督教会的中坚人物。奥古斯丁死在西罗马灭亡之前,但他的思想和影响在中世纪。奥古斯丁的思想体系达到了教

7、父哲学的顶峰,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深入讨论了基督教神学和哲学问题,第一次全面阐释了基督教的世界观,并首先提出亚当犯罪是人类的“原罪”说。奥古斯丁: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它告诉人们永恒的真理,给人们真正的幸福。论证上帝是真理自身和人类真理的来源:怀疑客观真理存在的怀疑论者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我怀疑,故我存在”就是一个不能怀疑的真理。这证明有一个客观真理存在。我们的理性虽然能够判断知识,却不会产生真理。真理的来源必在理性之上,只能来源于上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灵魂与肉体结合以前不能预先存在。灵魂产生后就会不死。低级的灵魂的机能:感官知觉、想象和欲望。高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