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有所思》心得

读《教有所思》心得

ID:43564829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1

读《教有所思》心得_第1页
读《教有所思》心得_第2页
读《教有所思》心得_第3页
读《教有所思》心得_第4页
读《教有所思》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教有所思》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书心得——读李镇西《教有所思》而感李镇西,乐山人1958年生,从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现在执教于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出版有《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其中《爱心与教育》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和中国教育家学会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奖,本人憎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教育专家”等称号,2000年被

2、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对李镇西,我在读这木书之前可以说对他一无所知,读完这木书后,我不由得对他心生敬意,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真诚,用自己的爱心,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而且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岀了不平凡的事迹,成就了一番事业。《教有所思》这本书收录了他从从1999年到2003年底Z间的一些札记,整本书分为六个专辑共56篇文章,每篇文章不长,包含的内容也很广泛,很多都是寻常琐事,但却折射出作者的理性与思考,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对教育的热爱,对师长的敬爱,对学生的关爱,很多篇文章都在我心中引起

3、共鸣,也给我极大的震撼,抚案掩卷,思绪良多,读完以后感触颇深。由于书屮文章较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仅就作者在书屮的几个观点谈点自己的感受。一、关于教育理想作者是一个充满理想的热血书生,在好几篇文中都提到了教育理想。谈到理想,经历过物质极端廣乏时代的人都有体会,那是一个只谈“理想”的时代,在我们忍饥挨饿的时候我们还一心要去解放全人类,什么困难都可以用精神和理想去战胜,大谈“理想”到了极至,假崇高、伪圣化便应允而生,最后“理想”被抛弃。也许是对假大空教育的厌恶,而今天仿佛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多人不谈理想或者说没有理

4、想,作者在《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中写到“今天甚至我们的一些教育者不但抛弃了教育应有的崇高与神圣,也抛弃了孩子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理想注意和浪漫主义,有的只是社会阴暗而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儿童的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与鸟儿嬉戏的云彩,在少年的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于是在孩子的意识屮,没有了纯真和纯正,没有了童话与梦想,没有了对善的一往情深的追求与呵护,以及对美的一往情深的憧憬和向往”,于是出现了轼母、杀父忤逆Z行,可以这么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教育正在功利化、技术化、庸俗化。那么作者心中的教育理想是什么呢?在《让

5、孩子们走向大自然》中,作者讲了《论语》中的一个事例:有一天孔子与其弟子聊天,孔子问其弟子的志向时,子路等踌躇满志地大谈治国安邦的理想,孔子不以为然,随后孔子问曾点:“点,尔何如?”曾点从容不迫地应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孔子情不自禁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这是孔子与其弟子关于理想的一段对话,这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色:“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零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从孔子对曾点的赞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所追求的一种教

6、育境界,就是人与人(师与生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正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可见追求和谐是我们从古到今共同的理想。在《愧对先生一一陶行之墓前随想》中作者讲到了陶行之先生的教育理想就是“真教育”,作者将这种教育思想的精髓概括为“民主教育”,这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呼唤的“走向共和”,在1919我们就听到了对“科学与民主”的呼唤,然而经过了87年,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还没有真正实现“民主教育”,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在《重建教育理想》一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在今天的屮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

7、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的教育、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教育的理想主义的核心就是民主教育。把人当成人的教育,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在教育屮出现的许多问题,仔细想来就是没有把人当成人,把人当成人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教育者即教师是人,受教育者即学生也是人,是人就应该尊重人类行为的规范或规律,这才符合人道,当今中国最需要的是现代公民,而不是现代臣民,对这点作者在《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

8、也谈到:“我们的教育也不应该回避现实,更不能把学校办成乌托邦,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科学知识、生活的技能和生存的智慧,还应该给学生以人Z所以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须以人性为最基本的低线一一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而富有幻想的天性,这对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关重耍的。二、关于爱心从文中我看到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