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

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

ID:43621212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_第1页
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_第2页
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_第3页
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_第4页
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声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分析摘要:本文首先浅析超声波影像的原理及发展历程、引入占位性病变的定义,其次,通过一则真实病例详细分析超声波影像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案例,并讨论如何使用超声波影像详尽细致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以便读者参考借鉴,降低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在超声诊断中的误诊率。关键词:超声波影像、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诊断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人类能够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20000HZo频率超过20000HZ,人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

2、波,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扫描。根据监测其回声的延迟时间,强弱就可以判断脏器的距离及性质。经过电子电路和计算机的处理,,形成了我们今天的B超图像。20世纪50年代建立,70年代广泛发展应用的超声诊断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从静态向动态图像(快速成像)发展,从黑白向彩色图像过渡,从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迈进,从反射法向透射法探索,以求得到专一性、特异性的超声信号,达到定量化、特异性诊断的目的。近三十年来,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发生了一次乂一次革命性的飞跃,80年代介入性超声逐渐普及,体腔探头和术中探头的应用扩大了诊断范围,也提高了诊断

3、水平,90年代的血管内超声、三维成像、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应用使超声诊断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英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目前已成为临床多种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多种参数的系列诊断技术。“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通常出现在X射线、B超、CT、MRI(磁共振)、DSA(数字减影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屮。它的意思是:被检查的部位有一个“多出来的东西”。这个“多出来的东西”可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占位性病变通常泛指肿瘤(良性的、恶性的)、寄生虫、结石、血肿等,而不涉及疾病的病因。占位性病变根据性质不同

4、又可分为恶性占位性病变和良性占位性病变。恶性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癌、肉瘤等,其中常见的是癌。肉瘤是一种來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但一般不会到处转移,生存期比癌时间长。案例分析:患者,男,53岁,因“饮酒后突发胸闷、头晕2小时”入院。入院诊断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左肾增大,形态失常,下极见一个大小约93X83X85mm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向外凸出,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见偏强回声区,CDFI显示团块内条状及绕边血流。左肾门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考虑左肾占位性病变,性

5、质待查,建议进一步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8.3X/L,中性粒百分81%,中性粒绝対值14.81X/L,C-反应蛋白12・8mg/L,双肾增强CT所见:左侧腹膜后见一个大小约76X98X80mm椭圆形软组织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密度较均匀,位于左肾外下方,注射高密度对比剂后,病灶强化明显,其内见不规则条线状低密度区,无强化,病灶紧贴左肾下极,腹膜后未见明确异常肿大淋巴结。考虑此病人可能为:①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间质瘤;②左肾肾癌。本患者后在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证实为后腹膜占位性病变:脂肪肉瘤。占位性病变巨大的

6、腹膜后肿瘤病人常有腹部胀满感,,于肿瘤所在部位可触及位置深、活动度较差的包块,影响呼吸功能,肿瘤出血坏死时症状可以突然加剧,伴有腹痛。亦可表现为有压迫、阻塞或侵犯邻近脏器的现象。根据肿瘤压迫器官的不同,也可以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内分泌功能紊乱、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腹膜后肿瘤尚可以产生内分泌征候群等。分析:脂肪肉瘤约1/3来自肾周围脂肪组织,为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多发牛在50岁以后男性,分为三型:实质型、假囊肿型、混合型。大多生长缓慢,无痛,质软,故患者常在体积较大时方来医院就诊,有时有囊性感,与周围组织可有粘

7、连。切面呈油脂状,大多有包膜。声像图特征为:病变区常呈分叶状,有时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变范围常较大,境界一般较清楚。内部回声大部分呈分布稍不均匀的低至中等回声,有时屮间冇小团块状高回声,常提示有较大区域的粘液样变。总结:当腹膜后间隙肿块与脏器重叠其至包绕脏器时,单凭超声波影像诊断就有可能会误诊,但是通过改变体位,多方位断面、实时下结合患者呼吸等均有助于超声波影像鉴别。本例肿块较大,位置较固定,紧贴于左肾下极,下超声诊断时不要太过绝対,应结合多方资料,先报超声现象,团块来源要考虑到不排除来源于后腹膜,团块

8、性质考虑良性可能性大,结合实验室检查亦应考虑炎性I才I块及恶性肿块。总之,考虑面要广,勿太狭参考文献:1徐英,陈文卫,等•超声造影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748-750.2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重印),210-211,221.3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