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诊断原理

耳穴诊断原理

ID:43660335

大小:47.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耳穴诊断原理_第1页
耳穴诊断原理_第2页
耳穴诊断原理_第3页
耳穴诊断原理_第4页
耳穴诊断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耳穴诊断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耳穴诊断原理全网发布:2011-06-2320:42发表者:李志明(访问人次:1428)自从法国罗杰Nogire.P的耳穴分布图问世以来,全球医学界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不断地实践、研究和探索,尤其是近几年来,新的电子技术、电脑技术在耳穴诊、疗上的运用,促使临床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了日新月异的进展。因此,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新学科——耳穴医学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当人体某脏器患病时,在相应的耳穴处,出现“电阻抗”的变化。目前认为它的产生与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有关。一、耳廓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细胞膜为一

2、种半透膜,对不同浓度和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膜外钠离子(Na+)的浓度高于膜内的36倍;而膜内钾离子(K+)的浓度高于膜外的38倍,浓度高者向低处流动。  当组织细胞受到刺激或激惹时,则产生了以下程序:(1)钠通道首先开放,致使Na+内流,造成细胞内带正电荷的Na+离子增多,因此,电位突然升高,由-90毫伏上升到+20毫伏,这种膜内、外离子的运转所产的电位,叫作“动作电位”。(2)继之,钾通道亦开放,则出现了K+外流,使膜内的电位下降至-60毫伏左右,以上为细胞内外离子因浓度不同而“主动转移”。(3)钠—钾泵的工作,使钠、钾离子

3、各回原位,恢复原来状态,即“静息电位”,大约为-70毫伏~90毫伏。钠原的工作须消耗能量ATP及产生生化代谢,此为离子的“被动转移”。  以上电位的变化,时间很短暂,且各处细胞不同,心肌细胞约为300~400毫秒,耳廓细胞生物电的电位变化,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细胞膜内、外离子的运转产生了电位的变化,即产生了“动作电位”,而它的出现即为细胞兴奋的指征!我们用现代电子仪器即可捕捉到这些生物电的微妙变化。二、耳穴敏感点电学变化的形成  机体的体表与内脏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巴甫洛夫早在50年代即提出“体表——内脏功能相关”学说

4、,这种相互关联,可以存在着一定的“定位”上的特异性,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心胶痛发作时的左上肢牵涉痛;胆囊炎发作时的右肩牵涉痛等,它们之间联系的桥梁是神经、体液以及经络——现称为第三平衡系统,而联系的动力是通过细胞的电学改变来实现的。  现代生理学实验表明,来自内脏或躯体某一部位的神经冲动,与来自皮肤某部或某穴位的神经冲动,可以到达同一或邻近的神经元,发生聚合反应并相互影响。因此,当某内脏或躯体某局部有病变时,这些病理性的冲动与耳穴相应的神经元之间,则发生了病理性的联系,而且大大提高了这些神经元的兴奋性,而这种兴奋性又可

5、通过相应的神经元或经络传递到耳廓相应的耳穴,使该处发生电阻抗降低、导电量增高的电学变化,即形成了耳穴敏感点。三、对耳穴的研究实验和学说(1)美藉朝鲜人Cho.M.H经过20余次人体实验后,提出的“德尔他(delta)反射,印证了上述论点。他将电子测温计的探头固定在耳廓的指穴或足穴或肩穴或腹穴上,然后在躯体的相应部位,进行冷、热或针刺等刺激,在10~15秒内,相应耳穴的皮温上升1℃—5.5℃,维持时间不等,最长可达2小时,其中有个体差异;而非相应的耳穴,皮温则不升高。Cho.M.H指出:这种躯体(或内脏)、耳廓之间,存在着双向性的

6、反射径路,这不仅是耳穴刺激法的基本反射径路,也是其他穴位(体穴)刺激疗法的生理学基础。由于这一反射图为三角形,颇似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故称为德尔他反射。答案第5页,总6页(2)孙庆余氏认为,传导生物电的通路是经络,经络是人体内生物电轴现象,它是一种独特的电子束,沿着特定的路线循行的电磁波,这种生物电在体内借助体液中含有的电解质,呈容积导电形式投射到皮肤表面,形成各组织、器官生物电的电力线交叉点,即穴位,包括耳穴和体穴。它们是向机体内、外通电的门户。这与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人体气、血聚集的地方”的论点相吻合。(3)赵钦等人对实验性

7、胸膜炎家兔进行耳廓染色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着色区的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钾(K)等化学元素含量。结果发现,胸膜炎家兔的左、右耳廓着色区的上述化学元素的含量,都分别比非着色区高;亦比对照组家兔相应耳廓区高。统计学上呈现显著差异。赵氏认为,微量元素Zn、Fe等在耳穴着色区(即敏感区)的富集,显然是相关病理状态所造成。(4)管遵信等在实验性阑尾炎或胃溃疡家兔的相应耳穴的磷酸酶活性测定的研究中,发现家兔与病变耳穴(即着色耳穴),全部都有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存在,其他耳穴以及对照组的耳穴

8、皆没有ACP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实验性急性阑尾炎、胃溃疡可使其相应耳穴的ACP活性升高。这一发现不仅为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提供了组织化学的依据,而且还为耳廓诊断学,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第二章生物全息规律在耳穴医学中的应用一、何谓全息规律 甲事物的属性,经过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