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ID:43689220

大小:29.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_第1页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_第2页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_第3页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_第4页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论语》中的为学之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等,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及道徳观念等。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行,其内容纷纭复杂,包括许多方面如:哲学方面的“未知生,焉知死”;政治方面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德方面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学习方面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为人处世方面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等,他的思想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仁”和“礼”,以这两个字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深深影响了我国数千年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以及屮国人的人格心理都深深打着它的烙印,以至世界上很多人把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随着国际的交流,孔子的思想走出中国,影响邻国和遥远的欧美国家。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12月份,全球已有87个国家建立了583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对世界的影响力如此大,原因在于他的思想和学说对现实世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诺贝尔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曼汉姆曾说过

3、:“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礼记•学记》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其意思是玉不加琢磨,不能成为器物;人若不学习,亦不会明白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做首要的事情。”清初大才子金圣叹回答别人问他不做官的原因时,曾说:“学而第一,为政第二。”金圣叹用为政做官来与学习比较,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儒家学派重视个体的自身修养,他们的人生发展规划是: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而修身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自身素质,把修身排在第一位,也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学习对于

4、个人素质的重要性。另外,桑哲在《孔子学习思想类解一以«/SPAN>论语〉为例》一文屮提到:“《论语》共11705字,由1352个不同汉字排列组成,其中有15章,66次提到“学”字。”这个数据也是充分显示孔子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在这里,我想通过分析研究《论语》里涉及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言论,得出孔子的为学之道以及其对现代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对于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有所影响。一、重视学习,立志求学学习活动是人类将自身知识经验代代相传的惟一途径,《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的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劝解人们学习了新知识,要时常温习它,把这样好学

5、的行为当成是快乐的源泉。其后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提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有把握,四十岁就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迷惘,五十岁就能够得知天命,到了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越规矩。孔子以口身的经历来说明必须重视学习,劝诫人们要在年轻时立志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慢慢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当然这里说的“四十不惑”不是指勤奋地

6、学习就可以到了U!十岁什么事情道理都知道,因为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知识是无限,这里讲的不惑是指通过学习知识,遇到事情就能够依照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来对其进行判断,特别是价值上的判断。立志学习,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我们寻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很好地完善自己。特别在现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对物质需耍的迫切渴望,我们越需耍早日立志学习,学习各种知识,培养口身素质,才能免于沉沦于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二、先学做人,后学做文孔子强调“学”,“学”不仅是指学习各种知识性的学识,还是指对自身修养的培养,就是俗话说的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是指

7、符合儒家索质的人,具有“仁”和“礼”的索养。子夏曾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Z学矣。”子夏是强调人要重视晶德、孝和信,在处理人际关系可以做到这三点,就算是学习过了。孔子自己也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学习吋要注重自身的行为要庄重和対生活要求安贫乐道,就可说得上是好学了。子夏和孔子都没有从很具体的方面来说明什么是“学”和“好学”,但是他们都是从个人的品性的修养来说明“学”,也就是在他们看来,个人品质修养比真

8、正学识渊博重要多了。三、为己而学,求真务实孔子曾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