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课件

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课件

ID:43689363

大小:356.3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2

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课件_第1页
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课件_第2页
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课件_第3页
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课件_第4页
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复习专题(一)一抒情方式:是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主观感情的表现和抒发。诗人抒情言志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一)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能鲜明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作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抒发了诗人功业难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蔑视权贵的思想感情。(二)间接抒情,即借助写景、叙事、议论等来表达感情、披露心迹,它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这

2、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复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作者描绘了一幅美好惬意的早春图景,在这写景的文字中,满蕴着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对此的描写予以抒发。我国古诗词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间接抒情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

3、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寂寞思乡之情。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是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这是不少咏物诗的特点。间接抒情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这是咏史怀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间接抒

4、情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在感叹贾生治国安邦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中,矛头实指晚唐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又寓有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议论:即表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见解,常放在记叙或描写后面,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突出主旨的作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间接抒情二表现手法: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都使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对

5、表现手法的鉴赏,就是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分析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对表现思想内容、强化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要通过平时的训练,使自己获得正确解析各种表现手法的能力以至形成技巧,以达到正确作答的目的。常用的表现手法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韩琦《点绛唇》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惆怅前春,谁向花前愁?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乱红”两句,

6、进一步描绘物象,渲染悲凉气氛。“滴尽胭脂泪”则情浓意切,极尽渲染之能事,抒发了作者的伤感年华流逝之情。常用的表现手法2、映衬,也叫衬托,是指不直接的、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以此托彼、以虚衬实等方式,来状写那些难以直接表现的事物及其蕴藏的情致和深意,能使事物的特色鲜明突出。映衬的方法主要有:正衬,即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反衬,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景写哀情。映衬可借宾衬主,以景衬人,以景衬情等。注意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对比是两相对照,以突出各自的特征,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刘方平的《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

7、梨花满地不开门。”无名氏的《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对比反衬(以动衬静)写梨花飘零,满地狼籍,与美人迟暮、泣泪涟涟两相映衬,引发读者对美人身世可悲、青春暗逝的类似联想,属于“以哀景衬悲情”。以想象中的故园梨花溪月之幽雅高洁来反衬游子客居异地,有家难回的羁旅愁怨,属于以“乐景衬哀情”。3、比兴: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即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歌中常用比兴开头,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