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

ID:43742180

大小:38.5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13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_第1页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_第2页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_第3页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_第4页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 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诗词赏析—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我国是一个文学荟萃的国都,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浓重的色彩。其中有一类诗,关乎到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友情,友情不比爱情,爱情时时刻刻都希望彼此粘合在一起。但是友情,无条件之友情,即是世间超越血缘、地缘,出离家园与国家,超越骨肉血亲之爱,超越国别地域之爱,对所有人皆可平等奉献、交流无条件之友情,这即是友情的奇特之处。下面送上古代最著名的10首友情诗,首首销魂的友情

2、时时刻刻跃然纸上。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注释】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

3、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简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

4、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老友,即将分离,但是你不要担心,天下之大,即使我们距离再远,我们的友情也不会变淡,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2、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译文】清

5、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简析】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

6、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

7、久的歌曲。要分别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来来来,老铁,我们多喝酒吧,再干一杯饯别酒吧,过了你这个老友人,我不知道是否还能继续相见。3、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首首销魂友谊跃然纸上">【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8、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简析】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