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

ID:43749563

大小:45.98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13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_第1页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_第2页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_第3页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_第4页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3文化与生活【高考解密】考试大纲要求课标全国卷地区考题考查点文化与社会★★☆☆☆2017课标全国卷II・40(2)结合我国科技领航者的事迹,考查文化的作用2016课标全国卷II・39(2)结合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2015课标全国卷II・20结合中韩文化交流,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点解密】一、文化与社会考法1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判断【考法点评】通常是提供古今中外的文化活动及文化现象等素材,设置选择题考查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

2、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的起源即文化是由人所创造、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此处应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如自然风光等不是文化。2•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如: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考查这一特点时往往与第一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即先强调文化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再

3、强调优秀文化起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人们同时又在享用文化。材料一定要体现人与文化的相互影响。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这个特点的两个内容有差别,前动后静。前者强调人的内心的精神活动只有通过社会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如人的行为习惯反映人的精神风貌;后者强调文化必须寓于物质载体之中,如读书、参观文物可以看到蕴含其中的文化等,更侧重文化的呈现形式。【典例1】“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石头

4、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以上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解析】材料强调人们的楮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裁体,A项符合题意;文化罡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楕神活动及其产品,B项表述不准确;材料强调的是楕神活动离不开物质动,精神产品高不开物质裁体,C项与題意不符;物质不依籁于楕神,

5、但精神依赖于物质,D项说法错i:正确选项为A。考法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判斷及运用【考法点评】通常是以古今中外的文化活动及文化现象为素材,分析体现的道理或理论依据,一般涉及三个角度: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如: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广东省建设文化犬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

6、大影响。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易混提示】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强调

7、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具体而言就是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皮此渗透、相互融合,具体而言就是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用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阻碍”等标志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常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消费”“政治素养”“文化渗透”等标志词

8、。【特别提示】学习这一考点一要全面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三个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内涵,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内涵。二要准确辨别常见的错误说法: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等。【典例2】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