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跟踪检测岳麓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跟踪检测岳麓版

ID:43755956

大小:441.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跟踪检测岳麓版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跟踪检测岳麓版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跟踪检测岳麓版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跟踪检测岳麓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跟踪检测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图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①人口南北流动 ②经济重心转移 ③南北经济发展形势 ④饮食结构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图中显示出从西汉到明初北方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南方所占比例上升,可以用于研究南北人口流动,故①正确;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形势,故可以用来研究②③;饮食结构变化与粮食作物生产有关,在图中不能得到体现,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答案:A2.《宋书·志序》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

2、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这主要是说(  )A.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内迁B.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C.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北迁D.江南开发,经济逐步发展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反映的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史实,故选B项。答案:B3.唐人罗让指出唐朝“根本实在于江淮矣”。杜牧也说“江淮赋税,国用根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经济重心南移B.江淮经济发达C.唐朝重视江淮的开发D.江淮赋税负担沉重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江淮地区经济的发达,其余三项材料体现不出来。答案:B4.

3、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B.“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D.“匠有常主,记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解析:A项是宋代市坊制度被打破的体现,不符合唐朝扬州景象,排除;唐代扬州利用大运河和长江的便利水运条件,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B项正确;C项是市的时间限制打破的反映,也不符合唐代,C项错误;D项应出现在明朝中叶之后,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排除。答案:B5.(2018·河南省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有学者

4、指出,唐代以前的都城沿黄河轴线东迁西移,宋代以后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沿京杭大运河南北移动。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运河的开凿C.生态环境历史变迁D.北方军事威胁解析:在中国古代早期,西部地区开发较早,但随着西部人口增多,关中地区的生态遭到破坏,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政治重心东迁至地理条件更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就成为必然选择,但宋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北方的分裂,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因此引起中国古代政治经济重心变迁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历史变迁,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且不全面,排除。答案:C6.南方本地人开酒馆往往仿效

5、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A.②③  B.①②④C.③④   D.②④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时南方人在生活习俗上受到北方人的影响,而非生产技术,故排除①;③与材料无关;②④表述符合材料主旨。答案:D7.(2018·河北遵化一中高三模拟)庄季裕《鸡肋编》中记载:“(南宋)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6、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北民南迁,数量很大B.佃户种麦,不收麦课C.精耕细作,重心南移D.麦价飞涨,稻麦轮作解析:“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反映了北民大量南迁,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种麦之利,独归客户”表明佃户种麦,不收麦课,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精耕细作,重心南移的信息,C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江浙地区一年两熟,稻麦轮作,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8.(2018·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三诊)据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

7、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耕作技术发达B.粮食产量迅速提高C.经济中心地位稳定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解析:从材料中的“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苗既茂矣”可知,江南地区农业耕作技术发达,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粮食产量的信息,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8分)9.(18分)人口迁移和流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公元前213年

8、,秦始皇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