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积累与运用

[精品]积累与运用

ID:43778241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积累与运用_第1页
[精品]积累与运用_第2页
[精品]积累与运用_第3页
[精品]积累与运用_第4页
[精品]积累与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积累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鹤唳⑴)怡然(yf)藐视(mdo)诱惑(y6u)B・喧腾(xuan)啜泣(zhui)高耸(s&ng)收敛(lian)C.虾蟆(hd)三省(sheng)丘壑(h。)嶙峋(xiin)D.目眩(xuan)绽开(zhan)枯槐(hudi)小憩(qi)2•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庸碌隐秘茁壮怡然H得B.凝成纳罕训诫瘦骨嶙峋C.糟蹋搔扰辜负擎天撼地D.弘毅纹理幽思一丝不苟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回味无穷(从凹忆中体会)B.举世无双(

2、抬举推举)突如其來(突然想……)C.险象迭生(屡次)心旷神怡(愉快)D.获益匪浅(非不)猝然长逝(死亡)4.下列句子屮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B.立在城市的E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C.理想不是一种获得,理想就是一种牺牲。D.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频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

3、滋润。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缕冬H的阳光A.dbacB.bacdC.acdbD.cdba6.仿照下而例句,以“你珍爱口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仿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那么,因为二•阅读理解(-)子曰:“学而时习Z,不亦说乎?冇刖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口:“吾FI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口:“士不对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4、,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了贡问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Z者乎?”口:“其恕乎!,。”6.给画线部分补上原文。7.解释下列词语。(1)夕匕而后己:(2)任重而道远: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人谋而不忠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kun)谓齐王曰:“韩了卢者,天下Z疾犬也。东郭逡(qiin)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示;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醵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

5、其后,冇田父Z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选自《战国策.齐策》)【通假字】:1、“罢”通“疲”,意思是乏、累。2、顿:困顿、疲弊,这里指“使……困倦”。弊:困乏、疲惫这里指“使……疲劳"“顿其兵”“弊其众"两句中的“顿”“弊'嘟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其兵顿”,“使其众弊”。(1).【逐字翻译】:田父:顿:休:m:逐:恐:疾:环山者三:(2).齐欲伐魏与哪个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Z处?1.鹏蚌相争渔翁得利2.犬兔相争农夫得利(3)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Z狡兔也.2.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不朽之盛事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

6、了书乂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卩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屮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啓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示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而,是数字化的书。②花开花谢,往來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了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弔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

7、越冇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Z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少非存在的奇风界俗。③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辩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底,写到了最后,莫不是写进了白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④正是因此,我们读《离骚》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岀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

8、《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來都把书和人联系起來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⑤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