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广东省博罗县

[精品]浅谈广东省博罗县

ID:43779298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浅谈广东省博罗县_第1页
[精品]浅谈广东省博罗县_第2页
[精品]浅谈广东省博罗县_第3页
[精品]浅谈广东省博罗县_第4页
[精品]浅谈广东省博罗县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广东省博罗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假冒伪劣商品的概述1二、博罗县打假工作的现状2三、博罗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一)部分地方领导认识不端正2(二)打假法治还不够完备3(三)打假执法人员知真识假的能力和水平不高3(四)企业质量意识淡漠,管理技术水平落后4(五)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淡漠4(六)市场规则、管理体制、运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4四、加强博罗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对策5(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打假氛围5(二)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6(三)强化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7(四)强化打假执

2、法人员自身建设,严格落实监督考核8(五)完善举报和奖励制度,发动群众搞好社会监督9五、结语9参考文献11摘要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牛:活质量。近年來,博罗县打假工作有了重大的突破,狠狠地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分子的嚣张行为,鮫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假冒伪劣商品仍然存在,屡禁不绝。木文结合博罗县的当前实际情况,分析博罗县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3、对策。关键词:产品质量假冒伪劣商品存在问题对策博罗县打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假冒伪劣产品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所以,行政执法部门就要打击消灭它,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不仅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市场经济新秩序建设的重要举措。一、假冒伪劣商品的概述假冒伪劣商品是指那些含有一种或多种町以导致普通人众课认的不真实因索•的商品。假,是指以假充真,掺杂,掺假。冒,是指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冒用认证标

4、志、名优标志等质虽标志。伪,是指伪造厂名、厂址,伪造产地,伪造质量认证标志。劣,是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劣质产品°假冒伪劣商品一般可以分为假冒商品和伪劣商品两种类型。假冒商品是指商品在制造时,逼真地模仿其他同类产品的外部特征,或未经授权,对己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进行复制和销售,借以冒充别人的产品。在当前市场上主要表现冒用伪造他人商标、标志;冒用他人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冒用优质产品质屋认证标志和生产许可证标识的产品。伪劣商品是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5、,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标生产的产品。二、博罗县打假工作的现状近年来,博罗县打假工作冇了较大的突破,狠狠地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分子的嚣张行为,较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10年下半年,博罗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200人,查办案件312宗,检查门店11000多间次,检查生产加工企业733间,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82.5万元,罚没款152.5万元,捣毁窝点3个,查获销竹假冒食盐批发点1个,共刑拘涉嫌制假作假人员15人。虽

6、然博罗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当前的形势仍然严重,假冒伪劣商品仍然存在,搂禁不绝,严重地损害国家形彖、博罗形彖,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博罗社会经济秩序。打假仍是当前博罗人民群众所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三、博罗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地方领导认识不端正应当说廨罗县各级领导对假冒伪劣危害性的认识是深刻的,对打假的态度也是非常坚决的,措施也是有力的。但是,也存在有些地方的领导认为打假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会损害投资坏境,对执法部门正常的执法活动施加影响,做出种种不

7、合法的限制。一些地方领导对打假工作存在错课认识,有的认为制假售假是资木原始积累,经济发展只能“先发展、JTi规范”;有的担心打假会影响当地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影响地方财源的來路;有的担心揭露当地假冒伪劣问题会影响地方的声誉和领导政绩。因此,对制假售假活动往往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地方还规定执法部门进行检查须事先报请其批准,影响打假正常工作的开展。(二)打假法治述不够完备冇些制假售假活动按现行法律难以屋刑定罪。刑法规定,制售假冒伪劣商品5万元以上的,就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由于

8、制假伟假者不留销伟凭据,打假实践中很难认定其犯罪行为;対制假售假犯罪危害程度或者结果的判定山于标准不明确,在实际执法中,往往存在处罚力度偏轻、随意减免罚款,存在以收代罚、以罚代刑的现彖。执法不严、处罚过轻使得制假鸽假者风险成木很低。造假被杏获,一般是罚款示放行,不仅没有使造假者感受到切肤之痛,反而使其产住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干的错觉,而且放行后越造越有经验,越造越有对策,为以后的查处带来更大困难,降低了打假成效。(三)打假执法人员知真识假的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