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

ID:43807741

大小:967.4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4

高考历史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命题时空定位第2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试要求:(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2)中共八大的召开(b);(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2.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1953年。(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内容

2、: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三大改造(1)内容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

3、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提示 “一五”计划完成≠完成工业化:“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b)1.正确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4、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主要失误(1)产生原因: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2)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纠正失误(1)举措: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

5、提高”的八字方针。(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4.建设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石油已经实现自给。特别提示 1960年的八字方针中“调整”主要指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b)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重大破坏:在“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2

6、)出现起色: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周恩来要求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3)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4)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2.“十年动乱”的影响(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考点一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时空观念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2.“一五”计划的区域分布特点解读 上图直观表明“一五”计划集中发展了以国防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和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在东

7、北地区。历史解释1.“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一五”计划的特点(1)主要部门:“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8、。兼顾其他,留有余地。(2)分布地区:“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3)统筹兼顾:“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