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 复习

运动和力 复习

ID:43809852

大小:1.02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0-14

上传者:U-2494
运动和力 复习_第1页
运动和力 复习_第2页
运动和力 复习_第3页
运动和力 复习_第4页
运动和力 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和力 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基础考查的重要部分,由于本章很多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所以教材引用了大量的实例、情景帮助我们理解物理概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逐步总结出基本规律。学法指导 同时课本还设计了和很多探究活动我们在学习中要多动手实践,提高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活动中领悟知识,熟悉技能,获取和处理信息,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此外,本章还包括一些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运用速度v=s/t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利用速度的公式v=s/t进行有关计算。3.力的含义和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测量方法。中考热点 5.力的示意图。6.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现象。7.二力平衡知识的应用。8.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实际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实例。 知识构架运动和力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测量长度时间力的定义及单位力的特征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3、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确定研究对象 1,直线运动中,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一)位移s相同,比较时间t的大小(二)时间t相同,比较位移s的大小运动快慢描述 2.速度(2)符号:v(3)定义式:(4)单位及其换算:m/skm/h1m/s=3.6km/h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国际单位制为m/s(或m•s-1)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速度的测量 同米的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1cm1dm1m? 3、平均速度⒊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⒈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⒉定义式:v=△x/△t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卷尺螺旋测微器 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零刻线通常作为长度测量的起点,零刻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最小刻度值就是刻度尺上挨得最近的两条刻线之间的距离。 “三放”:一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被测长度的起点)对齐;若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刻度尺上的其它刻线作起点,二是刻度尺应沿被测长度方向放;三是使刻度尺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正确使用刻度尺 “三读”: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单位测量结果准确数字数字估计数字正确使用刻度尺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3)平移法用平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限制。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1.辅助工具法适用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五,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3.累计法适用于测量纸厚,细丝直径等。 2.软线、轮子法软线法:适用于测较短的曲线长度,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A′B′AB地图测绘仪 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2.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和停表(秒表)。 有关力的知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特点(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3)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单位:N(牛顿)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要点总结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 注意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它包含两方面含义:A完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物体受力,但物体所受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相当于不受力作用。 3、“总”指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物体的总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物体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4、“或”指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能同时存在。5、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可能通过实验来证实,但是它的结论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原来的状态不变,速度的大小、方向不变。(2)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不论运动状况如何,受力与否)都有惯性。(3)惯性不是力。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惯性则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决定。惯性 力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几个力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为“0”。二力平衡:概念: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共线,反向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时的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效果与不受力一样),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平衡状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则是“分别作用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1、如图所示中的物体,受平衡力的是()C练一练 2、一本书静止放在桌面上,则下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运动力。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桌面受到的重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练一练A 3、一辆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试举出小车所受的所有的力,这些力中有哪些力是平衡力?NG牵引力阻力练一练 4、电灯吊在天花板下,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灯受的重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B、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受的重力。C、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D、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B练一练 5、起重机提吊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T之间的关系是()A.货物匀速上升时,T>GB.货物匀速下降时,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