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要绘画流派

西方主要绘画流派

ID:43810809

大小:8.1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10-15

上传者:U-3714
西方主要绘画流派_第1页
西方主要绘画流派_第2页
西方主要绘画流派_第3页
西方主要绘画流派_第4页
西方主要绘画流派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主要绘画流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西方主要绘画流派一.文艺复兴时期:1、佛罗伦萨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中心佛罗伦萨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该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除了油画外,当时多创作大幅温壁画,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从而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面貌。 初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丘、乌且罗等,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十五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最繁荣;十六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信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乔托《哀悼基督》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创作上也各显神通。但就艺术倾向和创作特点看,大致有三条主线。这三条主线中各有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画家可为一条主线,他们具有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但艺术趋近于贵族豪门;以基兰达约为代表的一条主线,则崇尚生活表现,他们在画坛上出现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显幼稚,形象多半重叙述性质;第三条主线,毋庸置疑,应以莱奥纳多·达·芬奇为代表了,这是一条新兴的写实主义路线。波提切利《春》 《维纳斯的诞生》 达·芬奇《岩间圣母》《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局部《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摩西像》 拉斐尔《雅典学院》 2.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威尼斯共和国在十四世纪是欧洲和东方的贸易中心,商业资本集中,国家强盛。十五世纪吸收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经验,通过贝利尼一家、卡巴秋、安东奈罗·达·美西纳等人的努力,政府和教会的利用,尤其是社会团体---互助会的支持,绘画艺术得到了发展。十六世纪威尼斯派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威尼斯画派的作品显示,画家不太注重雕塑般的造型和硬朗的轮廓线,他们更多强调追求色彩和光线的细微差别。从一开始起就具有温和的抒情风格而使之与佛罗伦萨传统大相径庭。总之,威尼斯画派有以下艺术特色:画家在绘画时注重色彩,色彩丰富且富于变化,他们重视对自然风光景色的描绘;画女性多于男性,也画天使、基督和圣母,但作品中没有显露出受难的惨状和悲伤的面容,画面中人物体态丰润,衣着华贵,皮肤细腻而洁白,被视为理想化的人物;威尼斯画派的另一特点是装饰性强。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等。直至十八世纪仍有提埃坡罗、加纳来多和瓜第等画家。该派作品对欧洲绘画的影响很大。 贝利尼《诸神的盛宴》 乔尔乔内《暴风雨》 提香《酒神祭》《花神》 二.19世纪:3.印象主义画派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成规,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19世纪後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但印象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主要的印象主义画家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瓦等,他们一起工作,相互影响,并一起独立展出作品,只有继续谋求官方赞许的马奈例外。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睡莲》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毕沙罗《雪中的林间大道》《埃尔米塔日花园的一角》 雷诺瓦《浴女》 4.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后印象主义一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用来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几十年来,法国人并没有将这三个人和印象主义加以区别,只是近期才用这一术语把他们和那些主要名家区分开来。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 塞尚《穿红背心的少年》 塞尚《静物苹果篮子》 高更《拿水果的妇女》《阿韦·玛利亚》 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梵高《星空》 梵高《有乌鸦的麦田》 梵高《自画像》 5.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所以新印象派又叫作点彩派。新印象派的理论主要包括:①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②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新印象主义既是印象主义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派(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等。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二.20世纪:6.野兽派野兽派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松散的美术社团。这个社团没有共同遵守的明确目标。没有发表过宣言和理论主张。野兽主义这个名称是偶然产生的。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一群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参展,他们是马蒂斯﹑德兰﹑马尔凯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间,只有一件展品比较写实,风格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批评家沃塞列斯在描述该展品时,用了“在一群野兽中间的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这样一句话,把马蒂斯等年轻画家的画比作野兽,故名。野兽主义运动中最核心的人物是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他与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野兽派自1905年发端到1908年已趋消沉,尔后由立体主义所取代。 马蒂斯作品《舞蹈》 《红色中的和谐》马蒂斯 7.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由乔治‧布拉克与帕布洛‧毕加索所建立。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 立体主义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乔治·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评论家沃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 《埃斯塔克的房子》布拉克 《亚维农的少女》毕加索 《三个女子》莱热 《吉他与乐谱》格里斯“纸拼贴”绘画最有创造性的实践者之一 8.达达派达达派即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1915年秋,几个流亡在瑞士苏的文学青年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感官能感触到的印象。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下楼梯的裸女》杜尚杜尚的这幅作品被认为是未来主义的先驱之作。在这幅作品中,人们看不见什么裸女,也没有完整的楼梯,只能见到一些看来杂乱无章的线条。杜尚后来把这幅画送交第28届独立画展时,被评委拒绝,说它超出了人们所能忍受的限度。它曾在美国军械库展览会露过面,被当时一些人讽刺为“木材厂大爆炸”。 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杜尚之所以把小便池命名为《泉》,除了它确实水淋淋的外表之外,也是对艺术大师们所画的泉的讽刺。2004年《泉》击败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金色玛丽莲》,被推选为现代艺术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品。1919年,杜尚用铅笔给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 9.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两种主要风格,一种即以达利、马格利特、德尔沃为代表的风格。这种风格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它企图运用弗洛伊德所下的定义,创造一种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但是其作画的过程实际上与写实画法没什么区别的理性过程,因此这种风格又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和古典的超现实主义。 达利的<永恒的记忆> 另一支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则是以米罗、马宋等人为代表,他们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