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缺伴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图

粒缺伴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图

ID:43852323

大小:23.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5

粒缺伴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图_第1页
粒缺伴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图_第2页
粒缺伴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图_第3页
粒缺伴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图_第4页
粒缺伴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粒缺伴发热患者管理流程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粒缺伴发热患者详细地病史、查体及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体格检查:精神状态,容量状态,呼吸系统(呼吸频率、氧合),口腔及咽部黏膜情况(口腔炎、黏膜炎),皮肤状况(有无蜂窝织炎、单疱病毒、肛周感染等),腹部(腹部外形、腹膜刺激征、腹水、肠鸣音),心血管系统,有无留置深静脉导管,会阴(有无肛周脓肿,避免直肠指检)。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降钙素原、血型、输血前全套,血培养(2套,有导管时,1套外周血培养加1套导管血培养;没有导管时,2套不同部位的外周血培养),尿常规和尿培养,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痰涂片和痰培养,胸片。病史采集:诊断(包括肿瘤的肿瘤,疾病的状态),最后一次化疗的日期和化疗药物的种类、用

2、量,发热的细节(如时机、严重程度、有无寒战),有无胸痛、腔窦炎、牙痛、胃肠道症状,皮肤(有无损伤、皮疹),有无预防性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有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近期有无使用广谱抗生素,有无使用皮质醇激素,当前用药,前次感染的病史及用药,有无留置导管,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危险分层低危: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胸片基本正常,肝、肾功正常,粒缺持续期≦7天,粒缺预计恢复期<10天,无导管感染,有早期骨髓抑制恢复证据,恶性肿瘤缓解期,体温峰值<39℃,无神经精神系统改变,无腹痛及病容,无休克、低氧、肺炎、严重感染等活动性并发症,体力状况ECOG评分0-1(附表1),MASCC危险系

3、数评分≧21分(附表2)。高危:年龄>70岁,发热>39℃,有显著合并症或临床不稳定的表现(血流动力学不稳、COPD、低氧、新发腹痛、神经系统改变、脱水等),比预期时间延长的严重粒缺(中心粒细胞≦0.1×109/L超过7天),肌酐清除率<30ml/min,肝酶>5倍正常上限值,未控制住的侵袭性癌症(白血病、淋巴瘤等),肺炎或其他复杂感染,有导管感染,口腔或胃肠道黏膜炎,体力状况ECOG评分>1,MASCC危险系数评分<21分。及时联系患者的肿瘤科医生,了解患者的诊治记录和目前状况;应尽量避免监测直肠温度、栓剂、灌肠和肌肉注射。液体管理:如果患者有脓毒血症的证据,应立即进行脓毒血症的处理和监测,

4、及时液体复苏,不得有任何延误。1小时内必须启动抗生素治疗。如出现以下情况,进入高危组(任意培养阳性,有新发的症状、体征,持续发热或3-5天内体温再次升高,不耐受口服抗生素需要静脉用药者,已接受喹诺酮类预防用药)。口服抗生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若持续48小时无发热,且连续2天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无阳性感染源,临床稳定,可停用抗生素并严密观察。降阶梯策略:适应症临床复杂表现,存在耐药菌定植,有耐药菌感染病史或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附表4),耐药菌感染是本院粒缺伴发热的常见原因。药物选择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

5、类;重症患者选择β-内酰胺类中的碳氢酶烯类;覆盖阳性耐药菌的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附表5)如果没有确切证据,需在48小时内停用)。升阶梯策略:适应症无复杂临床表现(附表3),不确定有无耐药菌定植,既往无耐药菌定植,耐药菌不是本院粒缺伴发热患者的常见原因。药物选择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不推荐单药用于产ESBL细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特治星、舒普深)抗生素方案调整每日复查实验室检查、培养、评估对治疗的反应、发热趋势、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液体平衡、药物毒性(肝肾功)未明确病原菌(如果经广谱抗生素治疗4-5天仍发热考虑经验性加用抗真菌药物;如怀疑厌氧菌,考虑经验性加用甲

6、硝唑)如为耐药菌(据附表6调整)明确病原菌(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停药:所有培养阴性,没有感染表现,粒缺恢复。附表1ECOG评分级别体力状态0活动能力完全正常,与起病前无差异1能自由走动及从事轻体力活动,包括一般家务和办公室工作2能自由走动及生活自理,丧失工作能力,日间不少于一半时间可起床活动3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日间大于一半时间需要卧床或轮椅4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5死亡附表2癌症患者支持治疗的多国协作组织危险系数评分(MASCC评分)(最高26分)变量评分疾病负担:无或轻微症状5中等症状3严重症状0无低血压(收缩压>90mmHg)5无COPD4实体肿瘤或既往无真菌感染的淋巴瘤4无脱水表现3门诊

7、患者(刚开始发热时)3年龄<60岁2附表3复杂临床感染的危险因素1.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压、感觉丧失2.局灶性感染(肺炎、肠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3.住院4.长期和严重营养不良5.并发症(出血、脱水、器官衰竭、慢性病)6.高龄(60岁以上)附表4粒缺伴发热患者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患者先前有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尤其是:产ESBL或产碳氢霉烯酶肠杆菌;耐药非发酵菌如铜绿、鲍曼不动杆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