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

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

ID:43858455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1页
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2页
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层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刘姣为了让数学课堂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我从上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在分层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从尝试的效果來看,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及班级平均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小组分配小组是自主课堂合作交流的平台,只有拥有强烈的小组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良好合作互助,组与组Z间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小组才能有效发挥出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本学期一开学,我对班级小组进行了重新划分。按照上学

2、期期末考试成绩,我将班级同学划分为6个层次,班级第1到12名为第一层次,13名到24名为第二层次,以此类推。首先,鼓励第一层次的学生担任12个小组的小组长,但不强求,采取自愿,若第一层次有学生不愿意担任小组长,则从第二层次依次往片推,从而选出12个小组长。这样,各组长都是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能在学习方面给其余组员以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有时主动自愿承担这项职责,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其次,让各小组长给自C挑选5位组员,原则上每个层次挑选一个,这样,12个小组划分出来之后学习能力和水平相当,并且每组内

3、学生的层次自然形成。然后,将初步分组结果在班级公示,征求班级其余同学的意见,如果不同小组的某两位同学愿意交换,同时两个小组长也愿意,那么民主调换组员。最后,形成分组。这样分配的小组,小组成员都是自愿在一个组内,可以实现有效的合作交流,同时,各小组实力相当,有利于小组竞争的公平性。二、小组建设为了让•小组形成集体意识,提高小组集体荣誉感,增强组与组Z间的竞争意识,我在小组建设方血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班级内没有个人评价,只有小组评价,包括平时的卫生、纪律、生活和课堂、学习等。其次,对小组的量化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总结,

4、并且在每周周天进行班级周总结,对优秀小组进行鼓励,对不合格小组进行惩罚:1.每周优秀小组公示在走廊文化,并在周总结中进行鼓励表扬,小组长交流管理经验,每次阶段性考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后进行阶段总结;2.连续两次班内前二,或者连续三次班内前三,在班级内进行公开物质奖励;1.每周不合格小组打扫卫生,每个组员写一份书面材料,反思口我行为,同时在周总结中小组集体上台反思;卜•周周总结没人书写一份进步总结,反思本周个人改进的行为,并在周总结小组集体上台总结改进成果;4•若连续两周倒数第二或者三次倒数第三,打扫老师办公室,并给2

5、2班同学打扫卫生。再次,每周二第八节课举行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英语接龙”、“我最了解我组员”等小游戏,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小组荣誉感;最后,及时了解各个小组运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介入。如我班的第一小组,本学期期中考试前后我发现该组不团结,人心涣散,课堂上讨论不起来,于是,我先找外组同学了解情况,再分别找组内六位成员单独聊大,发现不团结的最重要原因是打扫卫生、做游戏等集体活动时,人家不能以主人翁身份为小组争取利益,而是互相依靠,互相埋怨的结果。了解了问题后,我再介入处理,适当引导,目前,该小组集体荣

6、誉感很强,相比以前进步非常人。三、学生分层按照上述分组过程,每个小组在六个层次中各有一位同学,分别成为该小组的1——6号同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依次降低。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上,有时不能实现6个层次的分层教学,因此,按照具体需要进行合并。例如上学期的“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按照不同层次的学习冃标,我将1号和2号合并为A层,3号4号5号同学为B层,6号同学为C层,课堂操作只按照A、B、C三层來进行;而必修三的“算法的基本思想”一节,我将1号和2号合并为A层,3号和4号合并为B层,5号和6号合

7、并为C层课堂操作仍然按照A、B、C三层來操作。四、课堂学习目标分层在解读学习冃标时,就将学习目标分层,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清楚地明确自己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如上学期的“点与圆、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归纳“这节课,我给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学习冃标分别为:C层:1.知道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分别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会判断的点、直线、圆与圆位置关系B层:会利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参数的值和取值范围:A层:能总结出判断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规律,并能适当变

8、形应用。五、课堂具体操作和评价我主要尝试了以卜•三种不同的课堂操作流程:流程一:课前结合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将题目分为A、B、C三层。要求C层学生必须掌握C层题冃,B层学生掌握B、C层题目,A层学生掌握所有题目。在反馈展示课上,C层题目只能由C层学生来展示,B层题目可以由B、C层学生來展示,A层题冃全班同学都有展示权,改错和点评、质疑采取低层次优先原则,若第一组有C层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