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

ID:43861197

大小:52.4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6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_第1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_第2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_第3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_第4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姚子摘要:本文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就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产生的原因与对策作了相应探讨。旨在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并自觉接受心理咨询,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更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建立心理机制,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43-03作为大学生中的特

2、殊群体,国内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推动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水平,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在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心理困扰和问题。高职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其自身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高职群体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因此,认真思考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是极其必要的。一、国内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据调查,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层次不一,有初高中的应往届毕业生,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有技校等其他中专

3、学校的毕业生。一方面,这类学生非常珍惜学习深造的机会,动手能力、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都较强。另一方面,这类学生往往年龄偏小,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因此,从每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来看,仍存在部分心理素质不良的学生,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高职学生的年龄段正是自我意识当中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容易出现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矛盾,而两种极端也常常困扰他们,即只看重“自省”而形成已“自我为中心”,或一味地受“他人言论”而变得丧失自我,也就是“从众”。根据本人所在高校近三年的新生SCL-90

4、心理普查统计结果(见下图)及相关文献资料表明,国内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学生存在情绪困扰,主要表现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等方面。这说明学生的自我观念面临新的挑战,心里不安感强烈,紧张迷惘,缺乏自信。一方面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关,是所有大学生都可能出现的新生心理失衡期;另一方面,与他们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全面有关,没有良好学习动机,认为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上属“高不成低不就”,导致对客观情况常常作岀错误地估计,产生无名的恐惧,长期没有满意的心境。2•表现明显的强迫症

5、状,即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思想、冲动及行为。如: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让很多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既希望自主择业,又害怕承担风险;既渴望竞争,又没有勇气等。使他们对未来感到压力重重,无法摆脱,甚至有择业恐惧感。3•人际关系敏感,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在与老师同学交往时表现很自卑,容易产生压抑感。同时高中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也让很多学生出现不适应,表现在高校对学习和人际交往同等重视,能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生至关重要,而很多学生却习惯性的忽视这点。4•

6、部分高职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比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更具有敌对性。其中很大一部原因来自就业压力。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入校前都十分陌生,都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的,多半是由父母包办来的,而被说服的理由也多半是看好就业率。因此,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对社会不满,对学习厌烦。二、影响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家庭因素1•过高的家庭期望和不适当教养方式。一直以来,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任然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方法,即重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渗透其中。如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已经背

7、负了很多心理负担,可家长却总是简单认为只要成绩好,将来就能有好工作,以此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因此,常常忽视子女的心理状况,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手段逼迫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在人格成长期形成自卑、暴躁、焦虑、偏执等不良性格特质。还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完全没有要求,让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助长懒惰厌学。也有的学生因为父母长期不和或父母离异,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造成性格孤僻、敏感多疑。2•缺乏家庭教育。许多的家长认为学生念大学后,就理所当然全部交给学校管理,对学生仅仅是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忽略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

8、的关注。实际任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都不是孤立的,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个整体,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所以学生的健康心理要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二)学校因素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都是第一次背井离乡来求学,比起中小学来,学生在校时间越来越长,而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人格的再造期或完善期,可塑性非常高,因此学校教育在学生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影响重大。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较快,但在教育、管理上还有需要该进和完善的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