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

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

ID:43876649

大小:45.62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0-16

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_第1页
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_第2页
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_第3页
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_第4页
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童之伟:论宪法学新体系的范畴架构宪法学新体系,是指学术界拟议中的、比传统的既有的体系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情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相吻合的宪法学体系。在一个学科中,特定的内容总是由特定的范畴架构体现和表达的。邓小平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在这场革命中形成并将长期指导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的建设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情况相结合的创造性思想成果。结合专业特点,学科化地体现这一理论的精神和要点,必然会给宪法学增添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内容乃至带来整体性变革。“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

2、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2/宪法学新内容需要新的范畴架构。本文拟在考察评价宪法学传统范畴架构的基础上,按法权分析方法提示的思路对宪法学新体系范畴架构的设计及其大致轮廓作一番探讨。一、传统范畴架构的缺陷和革新方向我国宪法学的传统范畴架构源自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的前苏联国家法学。一门学科的教材往往能够集中反映该学科的范畴架构。我们不妨以四十年代前后由特拉伊宁主编、前苏联高等教育部批准,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的一本人学国家法教程的中文译本3/为例,看看支撑该教程全部内容的范畴架构。我进行了统计。这部分上下两册的宪法学教程正文标题一级目录的关键词是:宪法、国家法社会主义原则和

3、原理、国家结构、国家机关。其余标题的关键词按出现顺序依次为:宪法学说基础、苏维埃、宪法史、社会结构、经济基础、阶级构成、专政、政治基础、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多民族国家、联邦制、盟员共和国、行政区域结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代表制度、选举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管理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从同期其他前苏联宪法学者如卡尔宾斯基、司徒金尼根等人的论著和所编写教材的中文译本看,支撑其体系的范畴架构也都与特拉伊宁主编的这部教材反映出來的情况差不多。我国宪法学者自己着手按马克思主义原理编写宪法学教材和读物始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五四”宪法颁布

4、之后。他们基本上直接搬用了前苏联国家法学的范畴架构,这点从有关教材和读物的篇章结构中也能看出来。1954年后最早由我国学者自编的一本宪法学教材4/是1957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从该教材的章节标题看,其关键词为宪法、国家性质、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经济制度、所有制、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等十余个。再看当时有代表性的宪法学读物,情形也差不多,如李达编写的评介“五四”宪法的读物就是一例。5/此书章节目录的关键词为宪法、国家制度、社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

5、检察机关、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等十来个。我国宪法学教材或读物中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实际上就是前苏联国家法教程中的阶级构成、政治基础和国家结构。国家制度则大体上是前苏联国家法教程中所说的社会结构。我国当时出版的教材和读物部头较小,章节冃录屮出现的关键词较少。但从它们体现的范畴架构看、与前苏联国家法学的范畴架构基本一样,具体安排大同小异。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宪法学研究基本上处于半停顿或完全停顿状态,原有的范畴架构口然不会有什么改进。从七十年代末起.宪法学研究在我国开始重新启动,八十年代产生了一批宪法学教材和论著。它们努力适应着

6、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功不可没。但又不能不指出,它们基本上都沿用着了五十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国家法教科书中拿过来的范畴架构。我对八十年代以来3本广泛使用的宪法学教材6/和4本系统讨论宪法现象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宪法学论苦7/的章节冃录屮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统计表明,这7本书的目录第一二级标题的关键词综合起来主要是如下三十余个:宪法、宪法起源、宪法结构、宪法实施、宪法监督、宪法规范、宪法分类、宪法修改、人民主权、宪政(或民主宪政)、国家性质(或国体)、经济制度、所有制、经济成分、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国家结构形式、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机构(或国家机

7、关)、国家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文化制度、地方制度、法治、专政、国家元首、人民代表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单一制、联邦制、一国两制、精神文明。拿前苏联四十年代的国家法教程、我国五十年代初的宪法学教材和读物同七十年代末以来的宪法学教材作一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近50年来这种本文称Z为传统宪法学范畴架构的系统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没有根本变化。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确切或更为学科化。如将经济基础发展为经济制度、国家性质提炼为国体;二是实现了木土化和适应了我国的情况,如苏维埃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增加了一国两制、精神文明等概念;三是增加了体现时代精神

8、和我国法治建设进展的概念,如法治、宪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