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

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

ID:43904750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6

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_第1页
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_第2页
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_第3页
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_第4页
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摘要】如何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是幼儿园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看,在正常教育生态下,教师可以从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运用可操作的心理治疗技术、将幼儿从游戏情景引入真实生活以及进行弹性的行为塑造等方面进行教育干预,从而矫治幼儿的行为问题。【关键词】幼儿;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心理治疗技术【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1-0012-04面对幼儿的一些行为问题,如社会退缩、攻击、违纪、多动等,幼儿园教师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教师认为行为问题可能既不利于幼儿本人的发展,还会影响幼儿群体的正常教育

2、活动,应该及时加以矫治。另一方面,由于学界对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教师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识别什么是幼儿正常的个性表现,什么是幼儿的行为问题,害怕自己在矫治幼儿的“行为问题”时扼杀了幼儿的个性,因此教师又觉得对幼儿的行为问题应顺其自然。认真考察教育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在幼儿的行为问题尚不明显时多采用顺其自然的策略,而当幼儿的行为问题比较明显甚至影响到集体教学时,则会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处理幼儿的一些行为问题,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教师在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因此,如何在不扼杀幼儿个性的前提下处理幼儿的行为问题,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这是

3、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育技能。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正常教育生态下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干预策略。这些教育干预策略基于这样一些基本观点:(1)行为问题的产生与教育息息相关,要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必须首先审视我们的教育,从改进教育的视角来干预幼儿的行为问题。干预的策略其实就是教育的策略,它有别于医学和心理学中的专业干预。(2)对于幼儿偏离正常的行为,我们应本着预防和矫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干预,以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为基本准则。(3)我们应以生态的、游戏的、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策略应对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一、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不少研究表明,儿童与托幼机构教师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

4、重要的预测指标,它可以预测儿童的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和日后的学业成绩。同时,师幼关系质量对课堂管理和幼儿的学习均有重要影响。'‘早期儿童研究文献中最为一致的观点之一就是,学习环境中富有情感并且是正面引导的方法能培养儿童的建设性行为。如教师良好的语气以及运用正面引导的方法来鼓励预期的行为,仅这两种方法,就构成了几乎所有学前教育方法所提倡的教师策略的关键。”〔1)为什么师幼关系在幼儿的发展中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认知和情感是幼儿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建立安全融洽关系的过程既是师幼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发展认知能力的保证。其次,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他们与成人的关系从

5、亲子关系过渡到师幼关系,师幼关系的品质决定了幼儿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认识。安全融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乐群、合作、友爱的良好个性,这一过程正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最后,幼儿在教师那里获得的安全感,有助于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积极自在地投入学习活动。(2〕可见,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对幼儿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是幼儿开展有效学习的保证。一般而言,师幼关系的淡漠和恶化预示着幼儿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关注师幼关系,把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作为一种策略而不仅仅是原则和理念,这是预防和应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关键。这与罗杰斯的教育思想和心理治疗的宗旨是一脉相

6、承的。我们可以借鉴罗杰斯关于关系建立的原则和策略来审视现有的师幼关系,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教师应注意:(1)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的行为问题,将幼儿的行为问题视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来应对。(2)坚信所有的幼儿都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责任。(3)尊重所有幼儿的选择和需要。(4)将教育的责任定位于“引导”而不是“教导”o(5)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及其意义并给予适宜的引导。(6)重视良好关系的建立,将良好关系的建立视为教育者的重要责任。〔3)二、运用可操作的心理治疗技术在营造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入一些有效的、容易掌握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提高干预的针对性。接触和阻抗是完型疗法的重要心理治

7、疗技术。所谓接触就是通过各种感官与环境进行互动。接触的方式主要有七种:看、听、触摸、交谈、行动、微笑和品尝。完型疗法认为:“与环境的接触是个体成长所必需的,它是个体改变自己及其对世界经验的一种手段。一旦与环境相接触,变化便不可避免,因为个体会吸收、同化或排斥他所接触的内容。”(4)良好的接触是个体对身体感官的恰当运用,可使机体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以健康地表达情绪情感,自如地运用认知能力,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如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