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公正思想论略

朱熹公正思想论略

ID:43905881

大小:5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6

朱熹公正思想论略_第1页
朱熹公正思想论略_第2页
朱熹公正思想论略_第3页
朱熹公正思想论略_第4页
朱熹公正思想论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熹公正思想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朱熹公正思想论龍(摘要)朱熹公正思想的内涵包括公和正、公心、事正以及君子甜格等方面。其实现公正的关键是心里公,“心里公”外化为君子人格,进而保障“行事正”。朱熹的公正思想具有口L1的特征,即公正的主体是仁义君子,公正的秩序是重公正轻私恩,公正的判断标准是符合天理。朱熹対公正的探讨启发我们,要建立公正的信任机制,要对公正动机进行制度保障,还要处理好公正与亲情、私恩的关系。〔关键词)朱熹,公正,心里公,公正事,公正主体,公正秩序,公止标准(中图分类号1B244〔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6-0019-04“公正”是当代社会重要的价值诉求,而中国古

2、代也有对公正的探讨o先秦各家和北宋诸贤都提到过“公”的概念,“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论语•尧曰》)“公生明,偏生闇(《荀子•不苟篇》)“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通书•公明》)“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四》)可是“公”如何扩展到“公正”?公和正的关系怎样?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朱熹对“公正”却有较多论述,不但区分了公和正各自的含义,而且对公和正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较为系统的公正思想。一、公正的内涵公正虽然是一个社会政治概念,可朱熹是从个人内心的动机出发来解释公正。他分析了

3、公和正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并指出了由“公”到“正”的实现过程。1•公和正。朱熹认为公正二字包涵了公和正两方面的意思,两者不可分开。“今人多连看'公正'二字,其实公自是公,正自是正,这两个字相少不得。公是心里公,正是好恶得来当理。苟公而不正,则莫好恶必不能皆当乎理;正而不公,则切切然于事物之间求其是,而心却不公。此两字不可少一。”门)(P645)他认为“公”是从心上说理,“正”是从事上说理,同时两者相互补充,联系密切。他还用体用概念来解释公和正。“公者,心之平也;正者,理之得也。一言之中,体用备矣。”U)(P645)“心之平”与“理之得”构成了体用关系,朱熹显然把“心之公”看作

4、体,把做事合理看作用。因为朱熹认为公心是主要的。“惟公然后能正,公是个广大无私意,正是个无所偏主处。”〔11(P645)看来“公正”Z中,“公”最根本、最重要。只有做到内心公了,做事自然正,即合于理。所以,公和正是同一个过程,心里公,做出的事自然正。公正也就是天理从内而外的实现过程。内心公,做事才能正,公正包涵了内外两方面的要求,即“心公”和“事正”。2.公心。朱熹认为人所禀受的天理为公,而公心来自于天理之公。“盖天理者此心Z本然,循Z则其心公而且正”(2)(P639)“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3)(P202)朱熹认为人心本來就具备了仁义这样的道德,正是天理赋予

5、人心公的品质。朱熹喜欢讨论天理人欲,其实讨论天理正是讨论公的來源问题。人心本來为公,“公”即是“公心”。朱熹把心的本来状态看作公心。“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1〕(P225)他把公心看作先在的,把私欲看作后在的。因为人所禀受的天命之性是至公无私,公心就是禀受天命之性的心。既然人心本来是公的,人要做的就是去私欲,保持本来具有的公心。“做到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便是仁。”〔1)(P117)做到私欲去尽之后,就能达到仁的境界。朱熹所说的“存天理,去人欲”,也正是提侣公心,反对私念的表述。心里公是实现公正的重要步骤,这种公心虽然冇先天的天命之性来支持,可是,现实中却需要人通过不断

6、努力来实现,并不能一劳永逸地保障人心为公。3•事正。朱熹认为心里公的自然结果就是行事正。“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來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1)(P2735)在朱熹看来,做官只有做到公,自然做得正,做得精彩。“将天下正人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Z便私。”〔1)(P228)朱熹希望人们能以“正大底道理”去做事,也就是怀着公心。他非常看重官吏的内在品质,认为拥有公心的官员才能够管理好国家。“用一善人于国,则一国享其治;用一善人于天下,则天下享其治。”(1)(P582)朱熹所强调的正是官员的个人品行,

7、这种品行直接导致其做事对于社会的公正与否。同时,朱熹提出“正君心”来保障国家的公正治理。“天下Z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2)(P590-591)朱熹认为君主是否拥有公止的心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影响巨大。如果君主拥有公正心,就会任用公正之人为官,国家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理。4•公是君子品格。“君子之心公而恕”。(3〕(P148)君子总是怀着公心。“君子Z于人,非是全无恶人处,但好善恶恶,皆出于公〔1〕(P58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