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

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

ID:43915009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_第1页
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_第2页
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_第3页
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_第4页
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徐特立教育事业作为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他受到了中国民众普遍的尊敬。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很高,曾在给他60大寿的一封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去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二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二在你血前都降服了。”①从这番话,我们足可以看岀,毛主席对徐老是多么的尊敬。一、徐特立教育的时代背景徐特立生

2、于1877年,当时的中国正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世界形势来看,英、法、美等国家在全世界大肆侵略扩张,抢占殖民地;国内,清王朝即将走到尽头,对内政治腐朽,对外卑躬屈膝。在这种形势下,有识Z士纷纷走上了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年幼的徐特立生活在湖南长沙县的农村,母亲早逝、父亲整H劳累。七岁时,他父亲上一位地主家讨钱,他父亲等了一夜地主都没给钱,这件事对他产生了巨人的彩响。生活的极度窘迫,使他初尝人1比的艰辛。1866年,饱尝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了一点学费,将9岁的徐特立送进私塾读书。12岁时,过继到伯祖母家,随后娶妻熊立诚。16岁时,伯祖母去世,他不得不辍

3、学,担负起家庭经济的重担。经过儿年摸索,18岁时徐特立终于作出从文的决定。于是,徐特立一边在家乡教蒙馆,一边“兼习科举”,苦读八股。但他反对考秀才用的死八股,特别是在得到长沙举人陈云峰的劝告并向他推荐了张之洞的《书冃答问》和《輔轩语》。Z后,徐特立立志求真知而不再把精力放在八股文上,“从此我不做八股了,成了一个好汉学的青年"。他甚至制订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二一心“读书求学问,进学不进学不去管他"o1905年,清廷明令取消八股取士,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28岁的徐特立参加考试,在3000名考生屮名列第19名。虽然后来因经济困难而乂不愿接受富家子弟的资助而放弃了复试

4、,但他的名声不胫而走,各处学堂争相聘用,他不再需要为生计担忧。然而,他并不安心于农村塾师的职业,更不迷恋于个人的小康家庭。他考虑的问题,已经迥异于20岁以前主要为个人职业、家庭和前途着想,进而觉得该为国家民族分忧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家乡,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随后1927年,他在最艰难的时候加入了共产党。1937年,毛主席将苏区的启蒙事业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导师一一徐特立。从此徐老开始了革命的教育的事业。二、徐特立的革命教育徐特立把教育与革命斗争紧密结合起來,使教育在革命斗争中创新,为革命服务,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②1927年至1937

5、年前后,徐特立同志在江西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工作期间,曾担任教育部代部长、部长,为发展苏区和边区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期间,他还曾负责苏区青年团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其独特先进的工作理念、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为青年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当时青年人的影响极为深远。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赢得了“老青年”的赞誉,对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抗战和民族解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932年,徐老创办了“列宁小学”。有一次徐特立在黄柏小坑村做调査发动工作,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瘦弱姑娘,慌慌张张的跑到他面前跪下,泪流满面的苦苦哀求道:“徐伯们,你要救救我啊,你不救我,我就只

6、有死了。”原来她是本村的一家人的童养媳。这些H子,她一直与她婆婆吵着要求读夜校,但是婆婆死活不肯,硕是逼着她与比口己大二十岁的男人结婚,而今天就是结婚的日子,她急坏了,突然听到徐伯伯来这村子,就偷偷跑了出来。她恳求的说;“我宁死也不结这门亲,求求你跟我公公婆婆说说,退了吧!”徐特立一问,知道这家人对党的各项工作都是积极拥护的,只是在儿女婚姻上仍然存在封建思想。他当即来到这户人家,一看,果然在准备洒席。他把两位老人请到房屋,耐心地对老人说:“共产党主张婚姻自由,你家的童养媳不愿与你儿子成亲,找我个老头子來了。我们党的政策,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都不能勉强,这门亲事你们再考

7、虑考虑。他们两个感情不好,接了混也不会幸福的。再说,你家童养媳积极要求去读夜校,这是应该支持的呀,我们穷人苦就苦在没有文化,让人愚弄欺负,有了文化就能参加工作,为革命作贡献。我今天来,就是同你们商量,先不要办亲事,让他们趁年轻去参加文化学习。”两位老人感到很意外,顾虑很多。徐特立反复给两位老人讲政策,讲道理,打比喻,两位老人终于架不住徐老的一片苦心,取消了这桩婚事并同意这童养媳读夜校。在苏区期间,徐老乂独£1编制教材,有《公农兵三字经》等教材。徐老在苏区做了一件世人都感动的事。那就是徐老在苏区做教育工作时,战争年代条件很差,徐老创办的“列宁小学"在偏僻的地方,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