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

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

ID:43917888

大小:11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6

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_第1页
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_第2页
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_第3页
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_第4页
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清代赋役制度的整顿改革与政策导向陈锋所谓赋役制度的整顿与改革,主要是就清代前期而言(1)。木文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赋役制度本身的整顿;二是均平赋役;三是摊丁入地改革(2)o一、幣顿赋役制度清代财政收入制度的最初确立,是以确定赋税征收额为出发点,其中,m赋又是最为重要的税源。対赋税、人丁册籍的掌握,既是对财政命脉的控制,同时又标示着新的统治权的确立。所以,摄政王多尔衮在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率师进入北京后发布的第一道诏谕就是令各地“为首文武官员即将钱粮册籍、兵马数冃,亲赍來京朝见”(3),足见新统治者对掌握原有

2、赋籍的重视。随后,河南道御史曹溶、户科给事中刘昌等纷纷条陈,要求“议国用”、“施实惠”、“定经赋”(4)。但由于明清Z际战火燎烧,州县IH籍多已无存,即如《清史稿・食货志・赋役》所称:“时赋税图籍多为流寇所毁”。赋税的征收失去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同年十一月,山东道御史宁承勋奏称:“赋役Z定制未颁,官民无所遵守,祈敕部于赋役全书外,无艺Z征尽行裁革。如恩诏内有全免者,有半免者,有免三分之一者,著处书册,刊布海内,令州县有司遵照规条,户给易知由单,庶愚民尽晓而永遵良规。”(5)在这里,宁承勋已隐约提出重编《赋役全书》的建议,但户部议奏后,一时没有下文。到

3、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摄政王多尔衮才又谕令户部:“国计民生,首重财赋。,,,,而兵火之余,多借口方策无存,增减任意“今特逍大学士冯蚀前往户部,与公英俄尔岱彻底查核,在京各衙门钱粮数冃,原额若十?见今作何收支、销算?在外各省钱粮,明季加派三项,蠲免若T?见在山土,民间实种若干?应实征、起解、存留若干?在内责成各衙门,在外责成抚按,严核详稽,拟定《赋役全书》,进朕亲览,颁行天下,务期积弊一清,民生永赖。”(6)这是第一•次明令编定《赋役全书》的谕旨,其中亦有许多具体的要求,但征收钱粮的具体标准,此谕没有提及,据随后的有关免除明季加派的谕旨以及《清史稿

4、》的简明记载,可知是时“汇为《赋役全书》,悉复明万历ZIH”(7),亦即遵循着“万历则例”的征敛原则。《赋役全书》何时编定?学者们一般认为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8)。拖延如此Z久,似乎不太合乎情理,这里恐怕存在着一些误解。笔者认为,顺治三年(1646年)奉旨编撰《赋役全书》,不久即告编成(9),随后的工作仅仅是“订正”而已。如顺治九年(1652年)覆准:“令督抚务饬所属州县,每岁终,造荒R1有无开星,户口有无增减,订入《全书》报部,分别劝惩。”又题准:“各省《全书》,责令布政使司刊造,某项系明末加增,应去;某项系原额,应存。每州县各发二本,一存户

5、房,备有司查考,一存学宫,俾士民检阅。”(10)顺治十一年(1654年),因“《赋役全书》,开载州县B土、户口、赋役,有关国计民生”,再次令户部会同户科订正,结果“命右侍郎王宏祚订正《赋役全书》,先列地丁原额,次荒亡,次实征,次起运、存留。起运分别部寺仓口,存留详列款项细数。其新星地亩,招彳来人丁,续入册尾。每州县发二本,一存有司,一存学宫”(11)。经过这次订正,又形成一个新的文本,1=1的在于“务求官民易晓,永远可行。书成,进呈御览,刊发内外衙门,颁行天下,凡征收完纳、解运支销、考成蠲免诸法,悉据此书,用垂永久”(12)。顺治十四年(1657年),

6、又“订正全书”,并发布一篇长谕,除了强调上述事项外,特别屮令“详稽往牍,参酌时宜,凡有参差遗漏,悉行驳正。钱粮则例,俱照万历年间,其天启、崇祯吋加增,尽行蠲免”,“至若九厘银,I口书未载者,今已增入”。“更有昔未解,而今宜增者,昔太冗,而今宜裁者,俱细加清核,条贯井然。后者续增地亩钱粮,督、抚、按汇题造册报部,以凭稽核。纲举H张,汇成一编,名曰《赋役全书》,颁布天下,庶使小民遵兹令式,便于输将,官吏奉此章程,罔敢苛敛。为一代Z良法,垂万世Z成规”(13)。从顺治三年(1646年)谕令编撰《赋役全书》,中经儿次修订,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详密而完备的

7、《赋役全书》编成,体现了清廷整顿赋役征收款项、以力丿力年间钱粮征收则例为基准的定赋原则,这是最基本的。同时,乂分条明了原额、除荒、实征、起运、存留、本色、改折、豁免、新增等种种事项,“使小民遵兹令式,便于输将;官吏奉此章程,罔敢苛敛”。这在清初赋役制度特别混乱的情势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所定《赋役全书》过于详密,所以又出现了“头绪繁多,易于混淆”的弊端。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淸廷乂令“新修《简明赋役全书》,止载起运、存留、漕项、河工等切要款冃,删去丝秒(杪)以下尾数,可除吏胥飞洒苛驳Z弊。各州县遵照新编全书,造征粮比

8、簿,不必另行造册”。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编全书告成进呈(14),户部遵旨议定:“1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