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善与恶

人性的善与恶

ID:43928198

大小:870.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6

人性的善与恶_第1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2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3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4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5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6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7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8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9页
人性的善与恶_第10页
资源描述:

《人性的善与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性的讨论数学科学学院01062029林峰01062002陈静01062038王华01062018洪魏芸01062020李亚庭为什么要研究人性?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取决于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正因为如此,社会的进步、历史的转折,总是伴随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省思。人类文明愈发展,人们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思考便愈强烈和自觉。由此,人生观问题便凸显于人类文明的视野之中。人是什么?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是“人”!但是对思想家来说,“人是什么?”这又是一个极其深奥的难题。为什么对人本身的认识这样难呢?因为,要真正搞清楚什么是“人”这个问

2、题,必须对人性、人的本质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所以,自古至今,智者哲人们写下了论人、论人性、论人的本质问题的无数篇章,然而,直到今天仍然莫衷一是。人性:善?还是恶?人性究竟指什么,本善还是本恶?几千年来让中外贤哲争论不休。不同的回答,导致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积淀成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国古代学者对人性的看法中国古代儒家、法家、道家等各派学者们,对于人性善恶的问题,曾经进行过长期的争论。他们有的认为人性本善,有的认为人性本恶,有的认为人性是善恶混,有的则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人的善恶都是后天所为,等等。学者们对人性问题的看法,各

3、置一端,也各能自圆其说。因为,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他们的不同观点,就可以看到,这些学者的确是从各自角度对人性问题的实质,阐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各有其理论上的深刻性。人性的提出公元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丘最早谈到了人性。其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过,他没给人性下什么定义,也没明确回答人性是善,还是恶。“性相近”是善相近还是恶相近,“习相远”是善相远还是恶相远?都未明说。孔夫子到底是大圣人,对人性这个很复杂的问题,他谈得很少,也不轻率武断地下结论。正如他的弟子子贡所抱怨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是他老人家的明智之处,也给后人留下了想象、探讨的

4、余地。人性本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断言人性本善的是战国中期的孟轲。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学生,对孔子极端敬重,曾明确表态:“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他把仁义礼智这些所谓的善,当成是人天生就有的,每一个人的人性都是善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于是否能“尽心”、“知性”,挖掘、培养这些善的萌芽。人性本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

5、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古代西方学者对人的看法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就是善的认识者和创造者;诡辩学派认为,人是文化的中心,是文化的创造者;哲学家普罗塔哥拉的一句名言是:“人是

6、万物的尺度”。总之,在古代西方学者那里,人是具有崇高地位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对人的看法在漫长的欧洲中世纪黑夜里,人被淹没在神的阴影之下了,神性代替了人性,人成为神的奴仆。从14世纪开始的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拨开了中世纪迷雾之后,重新发现了“人”—从封建神学专制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个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们,指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性内容。于是,欧洲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潮由此而兴起。在一定意义上应当承认,资产阶级正是在这面旗帜下创造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这可以说是资产阶级革命人生观的精彩历史篇章。西方思想

7、家对人本身的极端复杂性的探索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所以,“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或者,“要么只是禽兽,要么是个神”。应当说,在当时的历史时代,亚里士多德对人性的这个理解,是相当深刻的。我们发现,后来有些肤浅学者对这样的深刻思想,进行了带有偏见的重复,即他们唱的心爱的歌:“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不过,就其看到了人性、人的本质的复杂性、两重性这一点来说,仍然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人性、人的本质的认识,陷入了一种片面性。比如,有的人认为,人天生就是贪婪的,所以,与其说人人都是善良的,不如说

8、人人都是恶棍。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在批评费尔巴哈关于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