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ID:43942467

大小:11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7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1页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2页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3页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4页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3—1997八~'前言包虫病又称棘球勉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牛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坳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棘球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我国已有22个省(帀)、自治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囊型包虫病人。泡型包虫病在宁夏、新疆、甘肃、四川、青海、西藏和黑龙江有病例报告。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危害人备的匝要寄牛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岀。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卫生部包虫病防治培训基地(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

2、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牛虫病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柴君杰、谭家忠、薛海筹。木标准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牛防疫和地方病防治机构对两型包虫病的诊断和处理。2定义2.1囊型包虫病cystichydatiddisease(CHD),cysticechinococcosis(CE)由于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引anulosus)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2.

3、2泡型包虫病alveolarhydatiddisease(AHD),alveolarechinococcosis(AE)由于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ilocularis)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3诊断标准3.1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游史,豢养或接触过家犬。有野外工作和猎狐史;接触过狐狎尸体、皮张等。3.2临床表现3.2.1囊型包虫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彖检査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

4、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杏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Z特有症状。3.2.2泡型包虫病:肝大、肝区隐痛。晚期肝功能损害,脾肿大、肝脏可触及硬结节、黄疸,消瘦、衰竭。发生转移时出现转移病灶所在脏器产生的症状。3.3影彖检杳影彖学特征在包虫病的诊断上有亜大价值。肝包虫病以B超扌描为主要手段,肺包虫病以X线检查为主,各有特征性影象。为了鉴别诊断或有特殊需要吋,可做CT检查(详见附录B)。3.4实验室检杳(详见附录A)3.4.1检测血淸中特异性抗

5、体(用IHA、ELISA、EITB等方法)。3.4.2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3.4.3痰液和咳出物的寄生虫学检查。3.4.4临床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3・5临床诊断具备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影象学特征或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者。3.6确定诊断除具备临床诊断的依据外,还具有下列条件Z—者。3.6.1血清中反复检出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3・6.2咳出囊膜、子囊或痰中检出头钩。3.6.3临床活检材料病理组织学检査证实。3・6.4手术探查证实为包虫囊。4处理原则4.1手术治疗4.1.I

6、囊型包虫病手术方式4.1.1.1内囊穿刺摘除。4.1.1.2内囊完整摘除。4.1.I.3包虫完全切除(肝叶切除)。3.1.1.4肝、肺外囊残腔的合理处理。4・1・2泡型包虫病手术方式4・1.2.1根治性切除。3.1.2.2姑息性切除。3.1.2.3姑息性清除引流。3.2药物治疗3.2.1药物和疗稈阿苯达呼为首选药物,以采用小剂量(10mg/kg)长疗程或多疗程反复治疗的方法较好。泡型包虫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晚期病人疗程可达3〜5年,甚至终生维持治疗。3.2.2适应证2.2.2.1囊型包虫病。2.2.2

7、.1.1继发性腹腔、胸腔包虫病。4.2.2.1.2多脏器、多发囊或多次手术后复发的包虫病人。4.2.2.1.3早期发现的包虫病人。4.2.2.1.4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4.2.2.2泡型包虫病:不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晚期病人,肺、脑转移者。4.2.2.3手术前后病人进行2〜3个疗程有控制术中原头节移植和防止复发的作用。4.2.3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和孕妇禁用。5预防5.I实行家犬管理和毗座酮號虫。3.2开展预防包虫病的健康教育。3.3严格实行屠宰管理,妥善处理感染牲畜的脏器。4.4在泡型包虫病

8、髙发区开展控制狐狸传播木病的措施。4.5在高流行区人群中进行普查、早期发现病人给予治疗。附录A(标准的附录)免疫学诊断方法Al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Al.1抗原制备JIJ2.5%戊二醛醛化的绵羊红细胞,经终浓度1:20000糅酸处理后,以最适浓度的囊液粗抗原或纯化的抗原致敏。致敏后的红细胞以含10%蔗糖及1%止常兔血淸的pH7.2PBS配成5%悬液分装安甑(ImL/支,置4°C冰箱保存或冻T封存(0.2m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