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改)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改)

ID:43966414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改)_第1页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改)_第2页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改)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对科学学学科有着明确的要求: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依靠自己主动探索,由一个质疑者、探索者最终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而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能力尤显重要。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

2、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如教学《铁生锈了》一课,老师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生锈的铁,并且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不同地点,不同铁锈的比较,学生的问题也就来了。铁为什么会生锈?铁锈与铁有什么不同?怎样防止铁生锈?通过营造积极的探究气氛,使他们敢于提出自己感兴趣又乐于探究的问题。(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发现问题。教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我提出问题: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会变成紫色,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发给他们碘酒,很快,他们相互协作,开始有模有样的研究起来。突然有个学生大叫:你们

3、看!米饭变成了蓝色!一次成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既获取了很多知识,也从中明白了质疑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三)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如教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一课前,我让学生把3枚铁钉分别放在空盘子、盛有水的盘子和盛菜油的盘子里,让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一周铁钉的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对铁生锈的原因有了探究的兴趣。科学探究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注意激励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提出问题,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形成。二.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能

4、够质疑并提出问题,教师自己的提问就必须具有示范性,这样会使学生能模仿老师的提问方法,大胆设想,敢于质疑。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那么方法的适当与否则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处提问,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例如,教学《用纸造一座“桥”》一课,可以启发性地给学生提问题,来诱发他们的好奇心理: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用纸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要考虑纸的长度,要考虑纸的宽度,要考虑纸的厚度

5、。留有充分的时候让学生思考、操作,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从而提出“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三.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儿童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教学中必须以探究为核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开放性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使他们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先引导学生提出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或某一个问题,先让学生在头

6、脑中形成问题,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明确研究目标。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电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绕线圏数有关等等。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创

7、新能力。科学探究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手段,给孩子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中像科学家一样在探索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拓展科学思维与科学创新的能力,掌握科学知识,进而形成尊重实证、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