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

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

ID:43973348

大小:17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17

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_第1页
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_第2页
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_第3页
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_第4页
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恰当地实施表扬?邢淑芬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表扬的定义同义语积极性评价积极反馈口头/社会性奖赏实物奖赏金星小红花泡泡糖评价者根据有效的评价标准,对他人(接受者)的产品、成绩或特质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哇!小明真棒!奖你一朵小红花”口头奖赏+实物奖赏困惑表扬是否越多越好?面对表扬,为什么儿童却置若罔闻?经常接受表扬(尤其是能力取向)的儿童面对失败或挫折时,为什么更容易放弃,为什么他们惧怕挑战性任务?犯错误或失败时,为什么容不得丝毫批评?……表扬是否越多越好?父母/教师应寻找更多的机会来表扬儿童,这一点毫无

2、疑问?有些文化中,外显表扬很少。日本人认为,给予儿童太多的表扬会有害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表扬的问题并不单单是“过度使用”,问题的症结在于表扬的本质,在于我们对儿童说了什么,如何说的!(科恩)表扬的具体方式常见的表扬方式你真棒!你真聪明!你非常勤奋!你非常努力!能力取向表扬努力取向表扬85%认为能力表扬更能增强儿童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能力取向表扬的危害一个案例在体育课上,12岁的劳伦对着靶子射击,正巧击中了靶心。他的体育老师说:“你真棒!不愧是神射手!”劳伦一声不响地离开了体育场。老师愣住了,原本是想表扬他,不料

3、自己的表扬显然是令劳伦沮丧了,老师却不知为什么……危害1降低儿童对任务本身的内在兴趣过度理由效应——当行为的外部原因明显时,儿童就会对其内部原因(如兴趣)大打折扣;孩子生来就有学习的渴望,表扬和操纵所起的作用只能窒息天生的内驱力,代之以盲从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或是对权威的公然反抗和蔑视。——兰迪·西兹和埃米·德莱斯科尔,1988危害2不良的归因风格不仅促使儿童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因素,还会导致儿童将失败也归因于能力因素对成败不同的归因风格则会导致儿童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如将失败归因能力因素则会导致儿童产

4、生“无助反应模式”成功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失败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无助性反应勤奋努力努力因素能力因素消极的自我评价消极的情绪体验放弃继续努力能力取向表扬影响儿童的归因风格能力表扬成功能力因素失败无助性反应危害3导致儿童更多的“说谎现象”为什么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儿童倾向于向他人(父母/老师/同伴)虚假表征自己的学业成绩?这是一个纯粹的道德现象吗?实证研究:持有这样一种内在信念—成绩是反映智力水平的一个指标危害4自我防卫或逃避为什么一些儿童明明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却坚持不努力学习呢?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人类最惧怕将失

5、败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劳伦听了老师的赞美之后在想:“老师期望我每枪必中靶心,我又不是什么神射手,假如再试一次,我可能连靶子都碰不到,更别说靶心了,我最好还是乘胜而退。”危害5塑造儿童一种“智力固存观”内隐智力观,即儿童对智力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问题的个人观点和看法:(1)智力发展观:可塑性、增长性和可控性(2)智力固存观:固定性、不可控性能力取向表扬会塑造儿童的智力固存观危害6塑造儿童的“成绩目标”取向成就目标取向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作用(1)成绩目标:关心对自己能力的判断(2)学习目标:关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

6、平能力取向表扬会促使儿童持有成绩目标,过分强调自己在同伴中的相对位置怎么办?建议1表扬不可过多过高孩子明明表现得不好,父母/教师却要给予表扬,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觉得自己不值得表扬,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吉诺特)过高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自己是最好的!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伯特的故事:伯特非常生气:“老师,你为什么只给我60分?妈妈说我的画跟凡高的画差不多!”)建议2表扬时,对事不对人(能力/特质)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表扬和批评的原则是相反的:批评应指向儿童的具体行为,表扬应指向儿童本身;表扬和批评的基本

7、原则具有一致性这个故事真不错>你真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建议3使表扬尽可能具体(描述性的表扬)与儿童的自我评价/自我信念之间出现差距和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更具有指导性作用故事的结尾很妙>这个故事真不错>你真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建议4避免虚假表扬虚假表扬的症状:(1)尖利、甜腻的嗓音,声调抑扬顿挫;(2)表扬前的停顿“我喜……欢……[老师一边拉长了音节,一边环顾教室,学生们争着成为受宠的那个,这时她定下了获胜者]伯特!他坐姿端正……”4岁儿童能辨别真心表达的愉悦和虚假的表扬建议5避免设置竞争的情境你是班上最好的/我喜欢伯特,他坐

8、姿端正……表扬隐含着批评,除了伯特之外的人都输了催生儿童视别人为竞争对手而非潜在的合作伙伴的想法,促使儿童用是否打败别人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一个永远让人感到不安全的秘诀师生互动是欺骗性的,装着跟伯特交流,但实际上利用伯特来操纵其他孩子的行为建议6努力取向的表扬并不总是适用简单任务不适合对儿童实施表扬儿童付出了努力依然失败了,这时成人应给与简单信息反馈即可;(能力和努力反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