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3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3表达技巧

ID:43988097

大小:3.51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10-17

古诗词鉴赏3表达技巧_第1页
古诗词鉴赏3表达技巧_第2页
古诗词鉴赏3表达技巧_第3页
古诗词鉴赏3表达技巧_第4页
古诗词鉴赏3表达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3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古诗词鉴赏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技巧一、常见修辞手法:1、常见修辞手法有:(1)比喻(2)借代(3)比拟(4)夸张(5)对偶(6)对比(7)排比(8)反问设问(9)双关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一、比喻: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给甲事物作比的修辞方法。比喻构成一般有三个部分: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即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分为三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是相似关系,比喻词常用“象”、“好像”、“如”、“仿佛”、“似”等。例如:"远远的街灯

2、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2.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是相同的关系。比喻词常用“是”、“成为”“变为”、“等于”等。例如:"三十号的周公馆,应该是这儿的一座绿洲了。"3.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把甲说成乙,不用比喻词。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句话里,本体没出现,"厚障壁"是喻体。比喻表达效果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象愁意之漫长。二、借代:(重在“代”)不

3、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体和借体不能同时出现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代群众财产(局部代整体)两类事物属性相同“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特征代本体)“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同上)两类事物属性不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具体代抽象)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喻也是只出现喻体)一是重在“代”一是重在“喻”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

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借代表达效果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双鲤:代指书信。双鲤借代远方来信。三、比拟:(注重动词)物拟人—拟人人拟物—拟物物拟物—移就(移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阿Q飘飘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拟物)“灯光漂白了四壁。”(移就)注意比拟和比喻的区别“古老的神州是一只沉睡未醒的雄狮。”“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拟人表达效果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

5、《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又如《寄人》《台城》四、夸张: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就是夸张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如: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绝的五岭,就像微波细浪轻轻翻腾,气势雄伟的乌蒙,就像小小泥丸滚动。)3、看着这绿油油的麦苗,张老汉就似乎闻着了馒头香。注意夸张跟比

6、喻的区分天黑得像要塌下来一样。天黑得像锅底一样。夸张表达效果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五、对偶:把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

7、列在一起叫对偶。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1、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杖“对杖”是指两个句子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满足下述的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句读、语法结构、相同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都要完全相同;而且两句的平仄规律是“相对”的。 满足这

8、种关系的两个句子就构成一个对仗结构。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对偶表达效果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