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

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

ID:43993315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_第1页
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_第2页
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_第3页
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_第4页
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浅析E?cheating的成因、手段和防范对策【摘耍】新网络环境为数字化舞弊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技术工具,同时淡化了学生的作弊意识。教师、教育机构应从技术和学生心理等层面着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屮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52-02一、引言从象征着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E?ma订于1969年问世以来,铺天盖地、包罗万象的以英文字母打头的单词开始涌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E?business>E?ticket>E?trade>E?shop>E?invoice>E?ink其至E?d

2、ogo相对于这些商业或者技术范畴内的术语,与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息息相关的则是“E?leaming”一词。关于E?learning的概念,何克抗对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中的相关阐述做了归纳总结,将其定义为“主耍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的学习并非都是正面、积极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在变革教育的同时,

3、也提供了更多欺骗老师和考试作弊的机会。可以说,互联网发展之前的教育传输系统适用于信息稀缺时代,它与现在处于信息充裕情境下的教育经济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正如柯蒂斯•J•邦克(CurtisJ.Bonk)所说的:“技术不仅开放了学习的世界,也开放了作弊的世界”o如上文所述,人们常用英文字母“E”加上名词的形式来称呼数字化、电子化的产物,那么对"cheating"冠以“E”这一开头,则可以理解为数字化的舞弊行为。我国关于E?cheating的提法较少,在国外,通常以金•麦克穆特瑞(KimMcMurtry)在《E?cheating: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一文中的描述作为E?cheating的定义,即

4、通过网络工具以各种手段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有些学者,如QinghaiGao则将在线考试过程中发生的替考行为(如考生把登陆考试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告诉他人)也称为E?cheatingo文中讨论的E?cheating将沿用麦克穆特瑞的提法。二、E?chea.ting的形成背景(―)Web2.0网络环境唐纳徳•泰普斯科特(DonaldTapscott)和安东尼•威廉姆斯(AnthonyWilliams)这样形容Web2.0:"互联网正在变成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编程的巨型计算机,它为创新、参与、共享以及自我组织提出了一个全球性的平台”oWeb2.0为用户带来了真止的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其最大

5、特点是强调开放、共享、参与、创造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Webl.0向Web2.0的转变,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从运行机制上,由“ClientServer”向“WebServices”转变。目前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Wiki、SNS(社会性网络)、P2P等。从中衍生而来的工具有集多种网络应用程序为一身的谷歌(Google)、以隐形参与为准则的合作下载工具BitTorr

6、ent>汇聚集体智慧的在线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支持用户协作分类加注标签的Flickr.允许用户口行上传分享和讨论的视频网站Youtube>加速信息发布和交流的传播工具Twitter等。唐•麦凯布(DonMcCabe)表示即使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里的剽窃行为也并没有大规模抬头的趋势,只是剽窃的学生更多地借助了互联网。然而不管发达的网络服务是否促进了作弊行为的大幅增长,它为作弊行为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操作平台,这一点是无庸置辩的。(二)淡化的作弊意识西南某高校曾要求80名学生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著作读后感,要求作业必须原创,严禁剽窃。经过检查,教师们发现有将近二

7、分Z一的作业存在抄袭或变相抄袭现象。当请涉嫌抄袭的学生谈其感受吋,真正表示歉意和悔意的寥寥无儿,更多的学生是辩解,个别学生为自己的剽窃行为极力辩护,甚至以抄袭为荣:“家里没法上网,我跑到网吧花了10块钱,在网上忙碌了三个多小吋才拼凑出來这个作业,我的辛苦谁来体谅”?如果面对的是他人手写的一篇篇书面文章,有作弊企图的学生会有所畏惧,而抄袭如果发生在网络上,通过搜索一复制一粘贴一拼凑的方式来进行,大多数作弊者则不会抱有行使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