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的策略

少教多学的策略

ID:44005787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少教多学的策略_第1页
少教多学的策略_第2页
少教多学的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少教多学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少教多学的策略少教"并不代表〃少做〃。课堂〃少教"了,意味着课前老师要〃多做”,为了本节课达到高效的目的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努力设计好预学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每句"台词〃,每节课的板书.少教〃并不代表〃不教"•〃多学〃并不代表〃死学“,而是教师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屮,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体现者,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领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自主动脑思考、体验和领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少教多学〃就是让学生自主思考

2、,让学生自主领悟,教师适时地讲解、启发,为学生深入领悟做好引导。实践表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觉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这句话中的“少教”、“多学”二词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一个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向,笔者暂盗用为“少教多学”策

3、略。一、少教策略高效课堂的首要目标就是高效,然而高效并不等于讲解内容多,也不能为了高效而高效,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适当的“少”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1.设置目标要少课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少设置目标是指在每节课的目标设置时应适度较少地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强化过程与方法的能力提升,如若可能,侧面点拨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策略是:分解文言文教学的能力目标,每一节文言文教学课根据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侧重一个语法知识点进行内容目标设置,通过一个小的知识点的自

4、学、感悟、分享、解惑的过程,串联当堂的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进行《必修2》的文言文教学时,本册的教学重点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而在《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中各个句式都有所涉及,建议将各个句式的教学分散开进行。如在《兰亭集序》中只设置定语后置句的教学,侧重定语后置句的辨别、分析、仿写能力的培养,掌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句式特点,再联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等句进行当堂扩展训练。1.教师讲解要少讲解少是指一堂课教师讲解

5、的时间要少,按45分钟一节课计算,那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同时还要注意有些内容不能讲解,即:①学生会的不讲,例如120个实词中的“乃”字,学生在初中的《桃花源记》中已经重点学习过;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弄懂的不讲,例如司马迁、李密等作者简介,课文相应的背景知识,简单的一词多义词语,古今异义词等;③讲了之后学生听不懂的不讲,如虚词“之”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是课堂15分钟所能讲完的,则必须在学生掌握大量文言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讲解。有些内容又必须讲解,即:①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又不能解答的,例如《过秦论》“信臣精

6、卒陈利兵而谁何”中“谁何”二字的理解;②讲学生合作探究后仍然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③讲易混淆易出错的问题、知识点,例如《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中三个“为”的用法。二、多学策略1•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文言文教学中,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不但要在课堂上读,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早读时间读,大声地读,有感情地朗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每个学期设置“朗读比赛”等

7、活动,营造“大语文”氛围。2•多思“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文言文中重点、难点尤其多,高考需要掌握的实词有120个,虚词18个。平均到每一课内容都不是一两个课时能解决完的,这时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多放手多放手即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老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合作找答案而不是记答案。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的

8、互动过程。在这过程中不仅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而且学生在对话中分享了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样才能真正捉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想要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