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

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

ID:44023366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_第1页
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_第2页
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_第3页
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_第4页
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风偏瘫后血流变学的针刺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XX年以来,我们应用针刺、中成药以及针刺加中成药治疗偏瘫关节痛60例,现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0例脑血管病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经CT、核共振确诊。全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1:1:1平均分为3组。针刺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8-72岁,平均50岁;中药组30例,男19例,女"例,年龄38-80岁,平均51岁,针药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75岁,平均53岁;所有病例病程均在6个月以内。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

2、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上下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o05)1.2诊断标准: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以CT确诊。中医诊断及辩证分型参照(1997年6月第1版)关于中风病诊断及辨证分型进行。发病后出现患侧肩膝关节疼痛、拒按,甚至肩膝关节肿胀,僵直伴手指麻木下肢肿胀者2治疗方法2.1针刺组:主穴取百会、印堂、极泉(患侧)、肩三针、内外关、神门、足三里、光明、三阴交、涌泉,交替使用。配穴按经络辨证选取。手阳明经循行部位疼痛加曲池、肩三针拔罐;手少阳经循行部位疼痛加肩前、

3、列缺。虚证、寒证者加关元、足三里温针灸。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0。35mmx40mm豪针,直刺入穴,之后行小幅度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法。水沟穴刺激强度以患者眼眶含泪度;极泉、内关、三阴交穴针感以麻或触电感向手指(脚趾)尖传导为度,极泉穴不留针;余穴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2.2中成药组:按照1997年6月第1版的〉教材对中风病分型论治。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用复方鲜竹沥液、心脑舒通胶囊;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用全天麻胶囊;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用银杏叶片、益心巴迪布亚颗粒;气虚血瘀型用通心络胶

4、囊或血塞通络胶囊、心脑疏通胶囊;阴虚风动型用知柏地黄丸、乌灵胶囊。中成药每日3剂,连续服用30d后进行疗效评价2.3针药组:用穴、刺法及疗程同针灸组,中药辩证分型及治疗同中药组3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禁服止痛药),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配合主动或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3治疗效果3.1观察项目:(1)上下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2Jo(2)全血黏度采用FASCO-3010B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进行测量3.2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以x士s表示,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采用PEMS3o0统计学软件统计3.3疗效标准:依

5、据患者上肢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及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综合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3.4治疗效果:[1]3种不同方法的疗效比较(见表1)表13种不同方法的疗效比较3种不同方法对全血黏度影响比较表23种不同方法对全血黏度影响比较(见表2)讨论随着中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寻找治疗中风后偏瘫症的最佳方法■由于偏瘫侧肢体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关节、韧带、肌肉、和肌腱的挛缩及对麻痹肌的过度牵拉,造成了偏瘫侧肢体的疼痛;而

6、疼痛又限制了肢体的运动及功能锻炼,导致血浆及全血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通透力下降、流速缓慢、微循环瘀滞,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有效地对中风偏瘫后关节痛症进行治疗,对恢复患肢功能、减轻或避免致残具有重大意义中风病症病机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实下虚为总括。偏瘫后肩痛属中医学“痹症:“偏瘫肩”范畴,主要由于肝风内动中风后气血逆乱,气血运行受阻,加之局部多静少动,气血壅滞,运行不畅,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致。中医学认为,“阳化气”,“阴成形”,两者相互为辅为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平衡状态。当阳虚无以”化气'阴”便过聚而成形,形成”痰"湿"瘀”等病理产物,血中出现“物质”堆积,

7、反映在检测指标上,便可见到血黏度等的升高。《灵枢。根结》指出:“用针之要,在于之调,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针刺治疗可调和气血,协调阴阳,使局部经气通畅,竞卖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临床观察中观察到针刺及针药治疗均明显优于中药治疗。表明针刺治疗对中风后偏瘫全血黏度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与指标改善是同步的,是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疗效、血黏度改善方面,针刺加中药治疗与针刺治疗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以往认为综合疗法多优于单一疗法的观点不相一致。针刺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良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