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教学研究

先学后教教学研究

ID:44035787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先学后教教学研究_第1页
先学后教教学研究_第2页
先学后教教学研究_第3页
先学后教教学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研究——在精读课上的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有共同的规律、基本的原则,有一般的操作方法,但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操作方法也有变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要注重灵活。在语文、外语等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是分散学、分散教,最后当堂训练,即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有时,可小步走,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即边学,、边教、边练,在小洋低年级常用。一般操作方法1板书课题2出示目标3自觉指导4先学5后教6当堂训练.前三个环节约1分钟,后三个环节约44分钟。三个主要环节可设计为

2、“几个比”,即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默写、比说话,最后比当堂完成作业。在“精读”课上的应用一般采取一课吋两次“先教后学”,最后“当堂训练”。1、板书课题A三言两语,以激情或悬念导入,板书课题。(语速要慢,不可离题远)B直接板书(慢慢读,慢慢写)2、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口标,黑板或投影。低年段以口述为宜。明确木节课学习口标,提高学习效率。操作要领:A屏幕:字工整、大小适度、画面干净B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由老师把握,一般不向学生揭示。C学习目标要准确、具体、简明,富有鼓励性,比如“比谁能……”

3、D揭示口标:让学生看清楚,老师要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口标。3、自学指导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门学。门学指导的方式:小高年级屏幕或小黑板,低年级口述为主。目的:让学生达到四个明确: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操作要领:A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部分,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B要紧扣学习目标精心出好思考题。一般采用课文后面的问题,两三道为宜。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致胜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自学方法。让学生独立看书独立思考

4、,可圈画,质疑问难,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D自学时间。适度,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不宜太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看书是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E自学要求。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不可先出示检测题)F教师要满怀激情,稳重端庄,语言简洁,能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4、比读书(第一次先教后学)(1)先学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2)后教※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全班交流,理解词语。5、比分段(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这个环节小学低年级可省去。)(1)口学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分段,写

5、出段意,比谁的止确。(2)学生读书,分段,写段意(先学)。操作要领老师要集屮注意力到学生,不可分散学生注意力。(3)讨论(后教)A分段对不对?如有几种分法,“为什么”,段意归纳得对不对?B全文段与段Z间有什么联系,理清文章顺序,并举一反三,说说如何运用。6、比说话(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文章的中心特色)(1)自觉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思考课后问题或老师补充问题。(2)学生读书,思考,准备。(3)回答,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讨论注意事项】(1)、面向全体。先提出问题,再让全班学生思考,个个准备回答;之后再指名回答。耍问会的请

6、举手,先让后进生答,不要问对不对,让全班齐声回答。(2)、讨论内容:抓重点,突难点。老师少问精问。(3)、讨论的顺序:后进生先回答,优生补充、归纳,老师板书。(4)、教师该讲则讲,要讲好。讲的内容,应该是全班学生通过更止讨论还有不会的。寻找规律,上升为理论,指导阅读和写作。(5)、老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讲。(6)、老师全身心投入,驾驭课堂。对学生要求严格,确保学生坐姿端止,书写工整,解题规范。7、比当堂完成作业内容:第一课时:A默写(听写)生字;B抄写积累词语、句了;C选词填空;D做习题册相关习题。第二课时:A背诵(默写)课文段落(段

7、落);B学用写作方法,片段练笔;C展开联想,续写故事;D学文感言;E做习题册相关习题。思考: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更适于低中年级,“比”,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可给学生展示门我的空间,三可以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捉高,四这也是一种鼓励式教学。对于低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个“比”字,可以让我们的课堂热起来,活起来,动起来,这也同吋考验了每一位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特殊大班级容量的班级内上课,教师把握和控制课堂的能力要极强。所以,引发出我的思考:评价的标准问题:比是否要分出胜负,老师的标准是

8、否就是学生的标准,学生的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能否服众,会不会因此而使一部分学生低落下去。高年级学牛对“比”的兴趣较低落:我们会发现,年级越高爱主动举手爱表现口己的学生就越少。如果偶尔课堂上出现“比”的模式,学生会很感兴趣,但是每节课都是如,学生是否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