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ID:44047749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近年来,笔者运用合谷刺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肩周炎62例,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62例患者均来自我社区门诊,男24例,年龄35〜55岁;女38例,年龄34〜55岁;病程1个月〜1年。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合谷刺法治疗组32例。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肩部疾病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侧卧于患侧;②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上举、外展

2、、后伸、内旋为明显;③肩前、肩峰处有压痛;④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病程重者可见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远近配穴法。取主穴为肩觸、肩贞、臂膈、曲池、外关。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眉前廉痛,加合谷、列缺。操作:患者取端坐位或侧卧位,选穴部位皮肤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2〜0.38mm,针身长25〜50mm(l〜2寸)的不锈钢毫针常规刺穴,得气后主穴接电针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合谷刺法治疗组:合谷刺法,根据擘似痛为月俞

3、,主治所及的原理,在肩部寻找敏感点或反应点,用爪切法定位,定痛点为主。操作:患者取端坐位或侧卧位,如肩❷穴,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后,选用2寸毫针1根,先直刺至穴位肌肉经筋处,然后退之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针的痕迹成鸡爪状扇形展开。如针下为虚空感,乃气未至,可采用“搜气”、“守气”、“行气”手法待气至。针下有酸胀感吋,顺吋针捻动针柄,使针感加强,气至病所,此时可提拉针柄,带动针身及深层组织,使韧带、经筋得到松解,提拉2〜3次,然后逆时针退出,不留针,棉球按压,可解除皮下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堵塞,使疼痛可立缓。治疗时根据病情

4、,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灵活应用。针尖朝向病所,既可顺经,也可逆经。一针多方向,多穴位、多经络,改变了传统的一针一穴,一补一泻这种单纯的进针方法。针对走窜性疼痛,如风数变者,可循经取穴。多针多穴,走窜到哪里就以痛为脸,刺激阿是穴,使疾患痛消风散。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肩关节周围疼痛消失或基木消失,肩关节活动不受限制;②显效:肩关节周围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较治疗前有改善;③好转:肩关节周围疼痛稍有减轻,肩关节活动较治疗前略改善;④无效:肩关节周围疼痛未减轻,肩关节活动较治疗前均无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9例(30.0

5、%),好转11例(36.7%),无效10例(33.3%),有效率66.7%。合谷刺法治疗组痊愈4例(12.5%),显效15例(46.9%),好转10例⑶.2%),无效3例(9.4%),有效率90.6%。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合谷刺法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讨论合谷刺法出口《灵枢•官针》,为刺肉之法。所谓“分刺者,刺分肉Z间也”,属五刺肩周炎病位在筋,是筋肉附着之处,面积比较大,针刺时针至经筋处。常规针灸治疗是单纯的一针一穴提插捻转刺激,“量”和“面”都不足,无法得到好的疗效。而用合谷刺法,它的刺激面比较大,方

6、向灵活,针感多方向传达,可松解经筋韧带的粘连,改善肩关节周围的血运,使气血通畅,挛缩、堵塞解除。刺激“量”和“面”及疗效都优越于常规刺法,使诸经调和,相互联系,并且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针后立效且不易复发,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