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

ID:44052741

大小:50.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_第1页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_第2页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_第3页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_第4页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41题的题型一种评分标准:SOLO分类法题型:两种可能①评析历史观点类题(全国卷出现的概率大)②评价.认识、看待、理解某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上海卷常客,全国卷出现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第一步:完整的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0分)。例一:第二次八校联考第41题有同学只看了材料的第一句话,就开始答题,结果论证的观点是“所谓的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整个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明清时期到底具不具备向近代

2、社会转型的因素”例二:文综测试十六第41题90%的同学随便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思想基础的彻底改变,是现代化和民族振兴成功的先决条件”这句话,断章取义。结果论证的是思想变革的重要性。阅读41题材料的方法:材料的前后一定会围绕一个焦点问题针锋相对。例1.2011全国课改卷的41题,材料分两段,第一段认为西方崛起是靠自身的因素,而第二段肯定是相反的(西方崛起不是靠自身,而是靠东方。)例2•文综测试十六41题,材料一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新思想其实借鉴了旧思想,言外之意就是新旧思想其实不是根本对立的,那么材料二的观点肯定是相反的。第二步:陈述观点并对观点进行判断表态一*材

3、料只有一种观点怎么表态①同意或正确②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①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种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尝试,挑战满分)注意:①如果该观点出自于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只能同意。②跟中共官方意识形态有出入的,辩证看待。(为啥不直接否定呢?)例:(2009年宁夏)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①如果设问是:i。论证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观点i土,只能同意。②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下来的论证,而不是按照你的

4、初衷去表态。例如:i。中国古代具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i土你认为具备,但只能想到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想不到政治上的。而如果答不具备,则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想到相应的史实。二、材料有多种观点。(出现概率大)(2)同中—②材料观点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材料中的多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观点最好是综合多种观点。)注意(1)不要答i。不同意其中的一种i土,因为你不同意其中一种,有两种可能:A•与材料另一种观点不谋而合,还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种;B•材料的观点你都不同意,那你为啥不直接说出你的观点呢,用②这种方式呢?例一:2

5、011全国课改卷通过精读材料,可以提炼出两种观点:一是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的因素,二是西方崛起主要是依赖东方。表态一: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因素表态二: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依赖东方。表态三:我认为西方崛起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依赖东方的一面。(两种观点都不同意,所以综合两种观点,但论证费时,般同学不要尝试)例二:近期测试题观点一:肯定改革开放后30年,贬低改革前30年。观点二:肯定改革前30年,贬低改革后30年。表态一:同意观点一,我认为表态二:同意观点二,我认为……表态三:我认为改革开放的前后30年,都很重要,都应肯定,不能贬低。(2)如果设问是这样的:“你

6、同意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而不是“评析材料中……观点”。(可能性不大,99年高考的事,但政治、地理学科会出现)原则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观点了,但标准答案里没有设计材料以外观点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而酌情给分往往不会给太高。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得分至关重要的一步,近期测试,有同学想挑战高分满分,把重心放到小结上,或者想综合多种观点从更深的层面看问题,而忽视了论证过程,论证不充分,最终得分不高。12分为满分,论证过程有9分。多角度、史论结合―*多角度观察你论证的观点本身有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i。四按法i士。例一:肯定改革开放后30年,贬低改革前30

7、年。观点本身的层次:肯定后30年,贬低前30年在此基础上前后30年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去论证。例二:西方崛起有自身的因素,也有东方的因素误区:认为多角度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因为我们平时做题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论青红皂白见题就用。例一:新文化运动是思想基础的彻底改变。例二:知行关系二、史论结合史实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编造臆想的、偏门的,必须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例:经济或生产力发展了、思想进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空洞抽象的)中国古代科技:飞天(偏门的)知行关系:唐朝统治者认为……清朝统治者认为……第四步:小结——理论升

8、华绝大多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