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开题报告】

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开题报告】

ID:440927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2

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开题报告】_第1页
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开题报告】_第2页
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开题报告】_第3页
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氨基铁酞菁的合成与表征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酞菁(Pc)类化合物的独特的物化性质,从1907年酞菁被发现至今越来越受到世界科技界的关注。作为一种高级功能材料,其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与日俱增。广泛用于高效催化、生物模拟、超导材料、非线性材料、信息储存、智能识别等尖端技术中。然而,酞菁的难溶、难提纯和特殊构型分子的难合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酞菁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化合物,其具有良好的耐晒、耐热、耐碱、耐酸性及色泽鲜明等性能。但由无取代基的酞菁类化合物存在溶解性能差缺点,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应用性能,因此人们在研究一种可以应用无取代基酞菁类化合物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溶解性好而又能兼具无取代基酞菁化合物优点的新型酞菁类化合物。在早期的研究中,酞菁和金属酞菁主要是被用作颜料和染料,这主要是因为酞菁(特别是铜酞菁)制成的颜料和染料(蓝色、绿色)不仅色光十分鲜艳,着色力很高,而且十分稳定和无毒,是任何其它己知化合物不能比拟的。为此,酞菁颜料(染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印刷油墨、涂料、塑料、橡胶、皮革、纺织品及食品中。近年来,随着纺织品等工业对染料新品种的需求趋向于饱和,染料工业的发展也日益

3、成熟,因此在传统染料等方面的研究也趋向于缓慢,然而在许多特殊的领域,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对于所谓的功能性染料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主要内容和目标: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尿素、铁(高价Fe和亚价Fe)为原料,以钼酸铵为催化剂,在高温环境下反应,制备初始四硝基铁酞菁样品,通过多次酸洗碱洗,提高四硝基铁酞菁的纯度,然后加入Na2S·9H2O反应,生成四氨基铁酞菁,通过多次酸洗碱洗,提高四氨基铁酞菁的纯度,计算产率,分别对四硝基铁酞菁和四氨基铁酞菁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测定。实验方法与内

4、容:3本实验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得到四氨基金属铁酞菁,通过单因素法考察铁酞菁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合成最优工艺条件。具体研究思路与目标如下:(1)4-硝基邻苯二甲酸、尿素、钼酸铵、铁(高价Fe和亚价Fe)为原料在研钵中充分混合、研细,并将其转入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熔融,待制得四硝基铁酞菁,再以水做溶剂溶解四硝基铁酞菁,以Na2S·9H2O为还原剂制备四氨基铁酞菁。(2)对四氨基铁酞菁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掌握其合成机理和影响因素。(3)优化合成工艺,确定最优工艺条件。论文提纲: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二章实验方案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

5、论1.紫外光谱检测其结构2.红外光谱检测其结构第四章结论研究目标:主要研究不同反应温度下生成四氨基铁酞菁的影响,对最终产物四氨基铁酞菁进行分析,筛选出最佳反应温度,以确定最优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仪对合成四氨基铁酞菁进行分析。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实验方案:实验采用由4-硝基邻苯二甲酸与金属盐在尿素、钼酸铵存在下进行加热反应固相反应方法合成四硝基金属酞菁,再将其溶解于水,以硫化钠为催化剂还原成四氨基金属酞菁,此法克服了液相反应的缺点,而且纯度高、产率大。研究手段:采用红外

6、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四氨基铁酞菁进行结构表征。技术路线:实验主要考察温度因素对合成四氨基铁酞菁的产率影响,以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研究手法:温度的影响对合成四氨基铁酞菁,主要是用尿素作为溶剂,使反应体系混合均匀,但同时尿素又是反应物,要参与反应,因此加热到在尿素熔化后140℃左右,应该恒温一段时间,一方面防止尿素快速分解,损失大量氨气,3另一方面,防止由于氨气释放太快而造成冲料,损失原料。所以要通过大量实验,基本上确定了合成这几种金属酞菁所需的最佳反应温度。四、参考文献[1]李芳.金属酞菁的光学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7、,2008.1-90.[2]尹彦冰.取代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其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3.1-44.[3]向能军.新型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2.1-51.[4]朱晓利.取代酞菁锌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 2006.1-64.[5]江舟.不同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2006.1-153.[6]徐明生,季振国,阙端麟,汪茫,陈红征.回顾与展望:酞菁及其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02).0001-06.[7]黄金陵,彭亦如,陈

8、耐生.金属酞菁配合物结构研究的一些谱学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01).Vol.21,No.1,pp1-6.[8]郭卓.负载型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2.1-56.[9]刘庆鹤.四取代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1-56.[10]殷焕顺.邓建.成周燕.金属酞著的固相法合成.湘潭大学化学学院.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